就在袁紹被所有人眾星捧月,一旁的曹操卻是冷眼看著袁紹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樣子。
而除了曹操外,最難過的莫過於袁術了。
身為袁家的嫡子,他的威風、他的風頭,竟然都敗給了一個區區的妾生子,這讓平日裡瞧不起袁紹的袁術,只覺今日嘩啦啦地被打臉,面上紅一塊青一塊的。
“論出生,論才能,這妾生子何德何能能居於某之上。”
袁術咬牙切齒,不甘道。
另一邊,袁紹自然是不知道袁術對他的怨意,當然哪怕是袁紹知道了,怕是也會一笑置之,畢竟他才是袁家真正公認的下任家主,而現在更是三十萬大軍的主事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就像是當初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他雖不及其威勢,但是現在他所擁有的權力,也足以讓他俯瞰一切。
“滅董複漢!”
袁紹高舉馬鞭,頗有指點江山的氣概,配合他英俊的容顏,哪怕是曹操再不喜袁紹,此刻也對袁紹這種氣吞山河的不俗氣度,暗暗欽佩。
“諸君,眼前就是汜水關,只要破了這雄關,洛陽可期,複漢可期,不知諸君誰願為先鋒,替吾等先取下這汜水關。”
“孫堅不才,願領本部人馬,十日之內,取下汜水關。”
袁紹話音剛落,身著烏金甲,提著古澱刀的孫堅策馬而出,語氣鏗鏘有力道。
“好,好,久聞孫文臺江東猛虎的威名,今日得文臺兄相助,汜水可破矣。”
袁紹還愁著沒人會接這苦差事,到時還要他自己去指名道姓,沒想到他剛說完,孫堅竟然就主動跳出來了,當即大喜道:“江東軍的糧秣由公路撥調,後援方面有吾等在,文臺兄盡管在前方盡力施為就好。若是文臺兄破了汜水關,吾當在破董後,在朝堂之上,為文臺兄表這一大功。”
“謝盟主。”
孫堅剛毅面目上稍微一喜,但是很快便斂去。
一旁的袁術看在眼裡,眼眸裡是止之不住的譏諷之意。
在他看來,袁紹的話最不可信,孫堅只能是費力卻得不到多大收獲的結果。
哪怕孫堅真攻破汜水關又如何?以他對袁紹的瞭解,事成後,袁紹怕是會三推一,一推無,將孫堅的功勞輕描淡舉地推個幹幹淨淨,因為他袁紹不可能容忍有人的戰績蓋過他,掩蓋他的輝煌。
袁術雖然知道袁紹的想法,但是他卻也沒有心思去提醒孫堅,不說孫堅已在眾人面前誇下海口,就說是為了他自己,也確實需要有一個人去充當先鋒,為他扣關。
卻說孫堅回到本部大營召集人馬,老將黃蓋聽聞自家主公領了先鋒,又氣又急的對著孫堅道:“主公啊,你糊塗了!現在各路諸侯哪個不是尋思著如何儲存軍力,以待攻破洛陽後攫取最大利益,怎麼主公你反倒是搶著要當這先鋒,去攻打那易守難攻的汜水關?這不是白白便宜了別人了嗎?”
祖茂等人也是點了點頭,對黃蓋的話十分認同。
十八路諸侯本就是面和心不和,等到了洛陽,矛盾是遲早要爆發出來,屆時誰的拳頭大,誰的話語權就更多,所以眼下各諸侯都是選擇明哲保身,以儲存麾下兵力為重,而自家主公卻是要爭當那什麼狗屁先鋒,這不就是浪費自家兒郎的命,白白便宜了那些坐山觀虎鬥的各路諸侯嗎?
孫堅看著一眾老兄弟憤懣的表情,輕嘆了口氣,徐徐道:“某自然是知道各路諸侯名為複漢,實為為了自己,但是若沒有一人站出來,那大漢何時可以真正的匡扶,董卓何時可以真正的剿滅,大漢對某孫家不薄啊,而且某孫家幾代忠良,安能為了一己私利,壞了江山社稷?某主動擔任先鋒,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為瞭解救尚被董賊囚禁的天子,為了大漢能早日被匡扶!還望諸位弟兄們能夠幫助某,一起合心齊力,破了汜水關。”
黃蓋、祖茂等人相視了一眼,單膝跪地,拜服道:“主公所為,足以羞煞另十七路諸侯矣,吾等定當鞍前馬後,為主公攻下那汜水關。”
“好。”
孫堅一一扶起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將,面色堅毅道:“就讓西涼軍見識一下我江東兒郎的厲害。”
......
汜水關,又稱虎牢關,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駐守此雄關的守將是西涼宿將李傕,面對三十萬諸侯聯軍,董卓是絲毫不敢懈怠,直接就派出手下最信任的將軍,甚至若不是身體有恙,他都打算親臨虎牢,與十八諸侯對峙。
這一日,淅淅瀝瀝的小雨下著,三萬江東子弟兵冒雨前行,將泥濘的土地踩出一個個下凹的腳印。
孫堅眺目遠望,看著汜水關宏偉的城牆,不禁感覺棘手萬分。
虎牢關不愧是天下第一雄關,若是要強攻,怕是打光他手下的兒郎,也拿不下這道雄關,需得將關內的西涼軍引出來決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