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派中有「王、孟、儲、常」四派,即「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而靜涯二字則是取自常建的一首塞下曲之中。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徵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一來,周文帝希望他的大將軍能夠把外族人打到俯首稱臣,使得邊境和平寧靜,四夷臣服,大周再以高姿態的表示願意和他們化幹戈為玉帛;二來是期望賈斂能夠人如其名收斂一下,改善一下那如牛金一樣的暴躁脾氣。周文帝不只一次後悔當初介紹牛金給賈斂認識,讓那小小的孩子學得動輒動拳頭,不動拳頭就動武器,兇殘得很。
賈斂文化功底是王翊和王伯拿著戒尺從小打到大的,只單聽靜涯二字就聯想到「天涯靜處無徵戰」這一句上面。
賈靜涯聽起來不錯,比什麼賈恩侯、賈存周好聽多了。而且保家衛國,很有他天策府將士的特色──誅盡宵小天策義,長.槍獨守大唐…哦!現在是大周魂。
「靜涯雖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賈斂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
這一刻,他就像把過往的稚氣、青澀全都拋開了,只餘下堅毅、果敢在身,由毫無責任的孺子,成為一個能擔起重擔的成年人了。
至此,行冠禮成。
「今天劣徒行冠,諸君賞面前來冠禮,翊在此先飲為敬。」王翊很是給面子的向在座眾人敬了一杯酒。
然後,王伯則示意連山、連藏讓下人上菜。
今天來的賓客,有的是王翊一派的文官,有的是與賈斂交好的武官,有的是四王八公的人脈,還有的是各位皇子的親信。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除卻那些純屬官員家屬或者與賈家有姻親關系外的人,全部沒有一個低於從五品官職的。
榮國府雖然勉強都能達到京中頂級勳貴的末流,然而卻是靠著四大家族和八大國公的威勢及周文帝對賈斂的聖眷才坐到這一位置的,甚至連那些有實權的次級勳貴也比不上。賈政等年輕一輩的自然沒一次見識到如此多計程車林名宿、皇親勳貴。
尤其是賈政,他自問才華橫溢,最是敬佩那些十年寒窗苦讀的內閣學士和翰林院士的了。這會兒見著人,偏偏又沒有好的藉口可以上前搭訕,可把他憋得不輕。
「賢侄可否藉此長劍與我一觀?」賀齊努力保持自己冷峻的臉容,微不可察地睜大了雙眼,打量著賈斂腰間的長劍,摩拳擦掌卻礙於禮節不好徑自搶過。
「有何不可?」賈斂解下腰間的那把長劍,雙手奉上。
其他耳聰目明的將軍們紛紛靠了過來,好奇是一把怎樣的絕世好劍竟令自家冰塊臉將軍破功了。
「鏘!」賀齊用手指磨蹭了劍鞘兩下,驚訝之意顯然於色,立即拔出半截劍刃。
劍長四尺,泛出青光,削鐵如泥。
「好劍!」未等賀齊評論,一眾識貨的將軍已經大聲喊好。
「王先生,這把該是皇上賜下來的湛盧劍吧!」賀齊雖是問語,但語氣卻極為肯定。
王翊淡笑:「賀將軍好眼力。」言下之意是承認了。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帶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和女婿幹將,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遍尋名山大川找適宜鑄劍之處。一日到達湛盧山,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就闢地設爐,結舍於此鑄劍。
費時三年,才煉成了這把湛盧劍。相傳,劍成之日「…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鬥避彩,鬼神悲號。」當時世上五大名劍乃: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而湛盧名列第一。此劍可讓頭發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匹者。
已經搶過寶劍,當初和賈斂一起在西北戰場殺過匈奴人的樊布大驚失色的道:「竟然是湛盧劍!?這把劍不是說自嶽飛父子遇害後,就已經不知所蹤的嗎?」
「呸!你這武夫懂得些什麼?湛盧劍乃仁道之劍!」據說是曲阜孔家旁枝,已有花甲之年的翰林院學士孔成德老當益壯,身手不減當年,一巴掌就推開了樊布,自己努力睜開那雙老花眼瞻仰這把仁道之劍。
據說,湛盧劍出爐之後,為越王所得,後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敗,無奈之下把湛盧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然而吳王無道,湛盧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盧劍便化為正義與仁德的代表——所謂仁者無敵。
「宋高宗無道,湛盧劍自然飛棄,南宋日益破敗;而今日我大周皇帝英明,厲精圖治,神劍有靈,自然現世,今後我大周國運定會越發的興盛!」
「據說這湛盧劍是採五金之英、太陽之精鑄造而成的,端是珍貴無比!」
聽聞有湛盧劍現世這樣的熱鬧,不好說是將軍們,哪怕是那群或清高或各有心思的文官和勳貴們也顧不上儀態,齊齊包圍著賈斂等人,欲一睹為快,一解好奇之意和以後都能跟人吹噓自己也是親眼見過碰過)湛盧劍的。
而作為湛盧劍的新主人,賈斂連劍鞘都未好好摸過就被擠出人群之中。
他也不介意,很是大氣的坐到一旁喝茶。
橫豎,劍是皇爺賜給他的,沒有人能夠搶走,且讓他們過過手癮吧!
而且,比起湛盧劍,他還是喜歡他那把火龍瀝泉多些。~(≧▽≦)~
王翊眼睛含笑的問:「可想明白皇上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