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他只留下了一句話——小視強漢者,雖遠必究!
昧蔡送車令一行出城,拱手致歉道:“使君今日遭此冷遇,咎全在大宛,但請使君回到長安之後,萬望奏明漢皇,切勿輕動兵戈,本官就代大宛百姓謝過使君了。”
訊息傳到長安之時,已是太初元年清明節左右了。
清明前夕,劉徹口諭李廣利,讓他陪著兩個外甥膠東王劉玉昌邑王劉髆,到那茂陵為李夫人掃墓祭祀。
春雨霏霏,站在李夫人的陵冢前,李廣利久久無言,不知該怎麼向劉玉描述他們的母親,用什麼話形容李妍的形象,他至今仍不能原諒妹妹生前不肯為他求官的行為。
雖說死者長已矣,可死者為何就不能替生者想一想呢,又有什麼束縛?
李妍她的陵冢只靜靜矗立在茂陵,而李廣利的話帶著濕漉漉的雨跡,在心間徘徊:“妹妹,你知道麼,你的願望達成了,現在安寢在茂陵,這意味著宮車晏駕之後,將與你相伴永遠。
可你曾想過,你的兄弟,他們今後如何在朝廷立足,你的兒子如何在諸子中爭鋒呢?”
他這些心語,在劉玉淚眼問話時,便轉換為對外甥的期待:“膠東王你要記著,你若有一日執掌國柄,千萬不要學你母親。”
“咦,本王的母親怎麼了,還請舅父您告訴我。”
“唉!這怎麼說呢?”
李廣利牽起劉玉的手,呼了劉髆一聲,便準備上車,“你母親是個好人,就是太死心眼了。”
“哦?”
劉玉直到坐上車駕,
仍沒有理解舅父的話。
皇後不是說母親雅操蕙質,是後宮風範麼?焉何舅父如此評價母親呢?這又從何說起?
一路上,李廣利再也沒有和劉髆說起過李夫人,倒反問了不少他在皇後那裡的事情。
劉玉對李廣利說什麼呢,他說皇後待他很好,不僅常常關心他的健康,還對他的功課問得很細。
李廣利又是一片茫然。
難道她不知道皇上很寵愛膠東王麼?不知這衛子夫是怎麼想的,看來,世間的許多女子,都是讀不透的書啊!
但是,當車駕進了長安城時,李廣利的思緒已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他打定了主意,要去盛贊朝廷對李夫人墓冢的呵護。
他還要把這些想法告訴兄長李延年,讓他最好再寫一首可以與《北方有佳人》媲美的歌,以此來抓住劉徹的心。
不過剛剛回到府上,還沒有洗去一路風塵,府令就來稟告,說協律都尉有要緊事,請他過府敘話。
李廣利只喝了一口熱茶,就急忙來到李延年府中。
兄弟在前廳坐定,李延年簡單地問了問掃墓的情況後,便道:“陛下今天召為兄到宣室殿去了。”
“哦?”
“陛下他說了賢弟,說你為大漢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哦?有這樣的事?怎麼回事?兄長不能說得清楚些?”
李延年將漢使在大宛國的遭遇,以及在回國途中,使節在那鬱城被殺的經過講述一番之後道:“陛下聞之大怒,當即點名拜兄弟為貳師將軍,與李敢趙破奴等人一同率軍討伐大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