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你兄長出來,整天背書可不行,父皇帶你們放風箏去!”
“放風箏咯!”
隨著一聲歡呼,衛長公主從劉徹懷裡爬了出來,急忙忙往丹景臺內殿跑去。
所過之處,盡是黃門與侍女被感染著,都露出了微笑。
顯然,衛長公主經常這麼幹,像個精靈一樣,惹得丹景臺上下,都歡喜於她的存在。
三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衛綰被劉徹逼上丞相位上,依舊堅挺,三年時光,兢兢業業。
李妍為劉徹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劉髆,如今已經一歲左右了,兄妹三人,相處融恰,經常一起玩耍。
韓嫣出入永巷之事敗露,太後追責,勢要殺他,可劉徹覺得他雖與宮女私通,壞了宮規,但他畢竟跟了自己那麼多年,於是保住了他的性命,貶為平民,三代永不錄用。
邊境再次動亂,李廣與韓安國聯手壓住,但在奸賊中行說出了計謀後,伊稚斜單於挫了漢軍幾分銳氣。
要說起中行說這個人,倒也是個賣國賊中的佼佼者,因為漢文帝強迫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中行說對漢王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單於的謀主。
叛國之後,把匈奴人當成衣食父母,誇贊匈奴人的長處,自以為驕傲,輔佐過老上單於、軍臣單於,現在還在伊稚斜單於手下當差,命還算挺硬的。
太皇太後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現在差不多快奄奄一息了,隨時有可能駕鶴西去。
劉徹對她的將行就木,也有些惋惜,因為她與自己母後王太後相比,她好歹是為漢朝一心一意服務,而從不會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去提拔族中不中用的子弟。
垂簾聽政,大權在握之時,也是穩穩當當,深得文帝遺風。
軍隊的強盛,軍馬的威風,已經加持著又強了三分,天下諸侯莫不俯首。
主父偃去齊國當了國相,磨刀霍霍,直欲一雪前恥!
南越等三國分郡後,百越中多國騷亂不已,漸漸有投入漢朝懷抱的意思。
李妍學醫有成,幾次向劉徹提出待親徵時做陪護,劉徹無奈答應。
老太農令去世,劉徹改太農令為大司農,依舊為九卿之一,任命桑弘羊為大司農,掌管財權。
開始著手鹽鐵官私合營,收納諸侯王鹽礦鐵礦,行會開始嶄露頭角,天下震驚,由鉅商掀起捐錢捐物給軍隊後,商人地位有了一點提升,百姓逐漸接受官行民行的存在。
興起經商之風,在劉徹大力推行農本之策,限制商人權利後,平息波瀾。
……
陪完兩個孩子放風箏後,劉徹在金華殿召見了桑弘羊。
“啟稟聖上,南越九郡商路之通,眾國來朝,帶了許多未曾見過的水果品種,而且其與我漢朝交易蓄下一大筆財富,存入國庫,國庫又擴了一次倉。”
桑弘羊笑著,如實秉報著近來財政要事。
眾國?劉徹知道,這應該是東南亞那些國家,水果就是熱帶水果了,他們沒見過,自己肯定見過,也不必再見了,而國庫又擴了,這個讓他很高興。
雖然文景之治,真正富的不是國庫,而是那些封地諸侯王,但如今鹽鐵之事勢在必行,再加上推恩令,若戰必可保幾十年國庫不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