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皇帝,他承擔的是天下人,有很多身不由己,也有很多違背本性,阿嬌已經從為自已轉變到了專心為劉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次日,劉徹神清氣爽的從椒房殿走了出來,心情大好。
詔書並沒有公佈出去,
劉徹覺得這一年多以來,頒布的新政已經夠多了,再明目張膽的大改商業,不僅大臣們受不了,太皇太後受不了,甚至是太後和百姓都會受不了。
所以他決定,悄悄的任命官員,並且扶助齊家等聽話的商賈,等到勢力膨脹,達到再避不開所有人的時候,讓這些盡皆浮現出來便可以了。
早朝上,眾臣子與皇帝一片和諧,相互探討各種處理民政、天災、糧食貨物的問題。
大臣們並不知道,劉徹瞞著他們做了一件大事,足以推掉高祖規矩的重要之事。
劉徹新建的官行,有一個直接受他指揮的商行令,商行令下有二個小行令總分管較大的商行事務,並分別向商行令彙交運作情況,相互掣肘,小行令下有各郡各設四個督衛,對小行令負責,督衛下各縣落,設八個查官,對督衛負責。
民行就沒那麼多彎彎道道了,劉徹只是給幾個最富有的家族,送上了一封書信,讓他們做好準備而已,民行的組建工作很簡單,只要群龍有首便可以。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官行的重要性,但只要給它幾年,它肯定會成為大漢朝的支柱之一,特別是等到劉徹削藩之後,官行的影響力會成倍疊增。
拿到這個虛銜,說實話,馬志宇一開始並不滿意,可轉念一想,再被枕邊風的諾貝一勸,他覺得這個官職,是陛下對他的信任,官行充滿無限的可能!
作為官行,將來會負責財政大權,保護是必不可少的,而兵力是劉徹避免不了的問題。
最近劉徹又幹了一件事,
那就是,
藉著各種名義,
向地方去要郡兵,
一般都是一兩千人,並不多。
天下本六十餘郡,加上新增的河西四郡,才堪堪達到七十個郡左右,有四十餘郡在各諸侯王手中,而漢天子所掌握的郡尚才二十餘個。
所以劉徹主要的徵兵物件,就是那各諸侯王手中的那四十多個郡,一郡一兩千人,又是同時索要,各諸侯主根本來不及互通,加上人數也不多,便都允諾了下來。
將各地抽調兵力集中之後,有六萬多人,加上在自己掌握的那二十餘郡各抽五千人上下,合起來足有十六萬兵力。
這麼多的兵管理起來是個麻煩,這時候劉徹從邊塞帶回來的京師南軍起作用了。
除兩萬人中抽調非常優秀的幾百個人當做軍侯,另外劉徹最先提拔,並且餘下來的以三個隊長為首的三十幾人,用作幾千人的將軍。
那些京師南軍兵,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作為老兵以一帶八,使他們充分融入進去,劉徹才放心下來。
當然,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將軍周亞夫,其次是灌夫還是被劉徹用作最高統率,負責培養軍隊協作,並為劉徹搜尋可堪一用的大將之才。
劉徹能用的將軍,他覺得還是太少了……
必須要培養一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