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吧,季安,你就是說說而已,如果不把族中生意交給少爺,還能交給誰?”扛著錘頭的陳三發撇嘴望向儒弱打扮的季安。
“就是,季安你這是瞎操心!”張彪也湊熱鬧笑話道。
“……”
長安城裡,來往的商賈車輛並不多,因為漢高祖令:商人不準穿著絲葛綾錦衣物,不得操持兵器與騎馬乘車,更不許入仕做官,從政令上將其打入賤民行列,經濟上重徵商人“租稅以困辱之”。
在其他地方,官員還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在長安城,是肯定沒有什麼商賈錦衣乘車的,既使有,他肯定也不只商賈一重身份,很可能便是王侯貴胄。
對此,劉徹很不理解,為什麼要一棒子打死?難道不可以留一線生機麼?可以給商人留下一條路,由皇帝親管,有能者便可以任用,不絕了商人的後路等政令,這也不至於使商賈流於衰弱,或者是結成團夥,不利於市的發展。
這些刻薄的條例,只會催生官僚集團的貪汙與兼併土地,同樣是一家獨大,遺害無窮。
只有相互監察,相互制衡,官市與民市相偕而行,才會催生,讓百姓坐收漁翁之利的美好情景……
所以任馬護衛為自己的代表,設下官市,主管轄下幾個屬下,依此類推,分設諸多支點機構,另外管理天下商賈的稅費,以階梯式的收稅標準,小商收小錢,大商收大錢。
而民市由眾多大商賈為首,類似於商行一般,推選實力最大的一些商賈作為行會,每隔幾年推選一個頭領,與眾多地方首領,來與官市接洽,管理那些不法商賈,清除為富不仁的哄抬物價等行為,直接罰沒族産。
當然,官市要佔絕對優勢,鎮住民市,使地方商賈不發生喧賓奪主的行為。
劉徹也知道,現在還不能直接推行這種做法,國內憂患眾多,沒有平息不穩定的因素,根本不能夠輕舉妄動,要不然突的崩盤,就很難收拾下去了。
這也是他允諾馬護衛十年時間的原因。
十年時間,
劉徹有信心,
興太學、辦官家學堂,
這足夠他尊儒術、百家相和,
削藩諸侯、獨掌天下權柄,
平定百越,
陳雄騎數十萬、步兵數十萬
北驅匈奴、西侵西域等土地,
甚至是,
促進人口激增……
之所以要促人口增長,很簡單,打仗需要人,而且要保證土地上要有足夠的農民,從而不至於使商賈太多造成社會結構混亂。
開玩笑,
重農一定是要重的,
農耕文明的國家,
絕不肯棄農本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