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龍鱗城已經開始春耕了,這時候撤到海帆城已經不現實了,頂多是夏耕之前,那麼……馬躍決定還是民主一把,紅翎羽給海部落的各個高層領導,集思廣益嗎。
伺候完蘿蔔的栽培,蔡姬帶人渡海先去海帆城,那裡是不是還適合耕種,農業部要給馬躍大致的資訊。跟隨蔡姬的隊伍一起被海運回去的,還有兩千騎兵和兩千副兵。
行不行的,這麼多人回去了,先把花生種植上。花生的種植不佔用主要糧食春耕的。不能光聽蔡姬的報告,實際上種植上一批花生,也是對溫暖區耕種環境的最好測試。
龍鱗城一下子少了四千兵力能行嗎?行不行也就這樣了,真要是被其他大部落群毆的話,不差那四千兵力。
這兩年和青海部落交易昆魚,海部落攢了不少的大魚片,再加上海軍自己捕鯨收穫的魚皮,火石會過日子的很呢,建造了不少新的海船。是不是打海戰且不說,增加海船,就是增加運力啊。
如今的海部落海軍,海船有兩百艘,真心不少了。
馬躍對火石這海軍大首領是十分滿意的,主動性這麼好,讓馬躍少操心不少嗎。
兩百艘的海船,運送兩千騎兵和兩千副兵,比較輕鬆,那麼,這些兵的口糧也順便都帶上了。回來?似乎馬躍也沒想著這些兵再回來。
莫名的,馬躍對溫暖區就十分的有信心。
不管咋說,在溫暖區嗎,撤離的話,還有陸地可以跑的嗎。
這次海運同樣沒有遭到其他部落海軍的阻撓,當然,茫茫的大海,想阻擊海軍,也不好找啊。除非你一直盯著龍鱗城的海港。
馬躍也回到了海帆城,親身感受一下海帆城的新變化。
變化還是有的,空氣中多了一份寒意,不仔細的體會是感受不到的。
經過這幾年的冰封,海帆城外面的耕地都重新長草了,牧草似乎更旺盛了。馬躍明白,在封建時代,耕地那玩意需要養地力,不少的耕地都是輪種的,連年的耕種同一塊地,肥力肯定不足的。
這兩年的冰封,冰雪融化之後,倒是增加了這區域的地力,理論上,地的肥力更好一些的。
可是,空氣裡的這一絲寒意,馬躍心裡沒譜了。普通人可能感覺不到,馬躍是修神者,感覺當然是極其靈敏的。
總體來說,這個季節,海帆城的氣溫和以前沒多大區別,難怪春霧說這邊恢復了。
馬躍又去了南開城,果然,那一絲的寒意,這南開城就沒有。
當初溫暖區冰封,只有這南開城勉強還能住人,不是沒有道理的。實在不行的話……為什麼一定要回海帆城?在這南開城也不錯嘛。
海帆城唯一的優勢就是那個出海口足夠大,還能煮鹽。
南開城呢,海邊的出海口不是沒有,很小。煮鹽不行,鋪展不開,形不成規模。
無所謂了,反正那邊的龍鱗城也不能煮鹽的嗎。
以龍鱗城現在的人口規模,都遷徙到南開城區域的話,足夠了。
龍鱗城的周邊部落,願意跟來最好了,不願意呢?要不,留下一些大牲畜和銅犁鏟吧,畢竟,合作這幾年,海部落和龍鱗城周邊部落的關係很不錯了。
三千民兵,本來就是出自龍鱗城區域的周邊部落,就不撤回來了,就當是海部落還在龍鱗城的駐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