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煤從北分部運來就很費勁了,再倒騰去邱海城,又費勁一次。對於浪費,原始人當然覺得是可恥的。
馬躍覺得這樣也不錯,記得古代的時候,也是從地方運銅錠進京,再加工的。
在銅錫比例上的穩定,海部落的制銅技術已經領先了,硬度和柔韌性基本上達到需要,比較穩定的生產比例,極大的減少了浪費。
“這樣也好,免得工具製造局的專業人士,也總窩在那邱海城,一旦都損失了,就糟心了。”現在的海部落高層,對專業技術人員也都重視起來了,稍微一個技術提升,就是生產力的提升,意義是巨大的。
“行,二祭祀、水蟲,你們安排一下,儘管在這邊建立起銅坊來。”馬躍又想了想,“在海帆城的東面,再建立個小石頭城,以後,工具製造支隊、製陶大隊、銅坊,都放在那個小石頭城裡。”
“地方倒是有,貿易區拆一部分就是了。”二祭祀說道。
“就叫工具城吧,工具廠只有一個門通向海帆城裡,明白?”
“明白,保護咱的技術。”
“神棍,要不再建個材料城吧,不光是煤,包括石灰石、魚皮,打造武器用的竹子等等,這樣也規範一些。”水蟲說道。
“很好,海帆城裡就是住人了,規範整潔。”馬躍瞬間給水蟲點贊,善意思考的人,才是有用的人才,“不光是材料,包括一些成品儲備的陶器、弓箭、飛槍等的武器……”
“這樣的話,海帆城裡可是清理出不少的地方,不止住下三萬人這麼簡單了。”
原來海帆城裡雖說規劃的也不錯,只不過,啥玩意都在城裡,的確有些亂哄哄的,馬躍的想法,是儘量住人的地方就是住人,生產的地方有生產的區域,這樣才立整不是?
馬躍和大家基本定下了大政方針,進一步的實施,馬躍就不參與了。
二祭祀很忙,幸好,還有牛頭這不錯的助手,建城這玩意,牛頭就建設過,主抓一把就是了,讓二祭祀省心不少。
工具城本身也不大,憑海帆城的建設速度還不是小意思?
隨著工具城的建城,邱海城的銅坊制銅分部搬遷過來,邱海城剩下的銅坊,就只剩下粗加工銅錠的作坊了。
就算真被敵人打下了邱海城,只要制銅的人才還在海帆城,打回去再重建,就容易的多了。各個部門也可以就近在海帆城的工具城裡研究各個部門的使用工具,的確方便了很多。
少往邱海城海運很多煤,也節省了很多的運力,這一措施的確是好的。
馬躍對工具城是很重視的,幾乎每次修煉之餘,都到工具城轉轉,可能的話,都會提出自己的建議。不要小看了馬躍的建議,馬躍對製造工藝再不懂,畢竟來自二十一世紀,先進的思路是原始人比不了的。
一個貌似不起眼的思路,可能就是一次生產力的大大提升。
隨著馬躍對工具城的生產逐步的規範化和細化,大致粗劣的流水化分工生產,無論是曲轅犁還是銅犁鏟的產量都大大的提升了。
喜歡原始人之我是神棍請大家收藏:()原始人之我是神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