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緊張的第一個月,儘管挖掘工具都粗劣的很,骨鍬都少的可憐,好歹是斜坡封鎖的兩面和斷崖重要閉合了。有了這兩道樹材圍牆和一道外圍的防禦溝壑,多少能抵擋雷神部落的衝擊了。
至於還需要一道樹材圍牆中間的防禦溝壑,算了,再說吧。原馬鹿部落的大祭司說,這溫度,已經可以適合土豆的耕種了。
那就幹唄,耕種只能在樹材圍牆的外面了,真要是雷神部落打來了,馬躍也沒轍。不耕種,吃啥?光是吃魚,不扯淡嗎?
土豆,好歹是主食。
能耕種多少就耕種多少吧,本來馬鹿就不多,犁也少的可憐。要不是這一個月多弄出一些犁……馬躍很懷疑,這麼少的犁,以前的馬鹿部落是咋靠耕種活下來的。
現在成為海部落馬鹿分部大祭司的老頭解釋說,原馬鹿部落每年都要餓死不少人呢。每年都要餓死不少人,那麼,居然還剩下一千多人口?
大祭司的解釋,每年,雷神部落還會送來新的一批奴隸。也就是說,目前這一千多的馬鹿部落人口,超過半數以上都是雷神部落弄來的成分極其複雜的外來奴隸。
雷神部落就是想讓馬鹿部落儘可能的多種植出一些土豆,殖民性質的掠奪唄。不怕人餓死,餓死了,我們雷神部落再搶來奴隸給你們馬鹿部落耕種就是了。
是啊,實際性質的奴隸部落呢,誰在乎你們的死活?馬鹿部落的人,似乎也逆來順受的習慣了。
這不行啊,真要是敵人打來了咋辦?光指望原來海部落的這一百多人抵抗,這不扯淡嗎?現在成立了海部落馬鹿分部了,大家要共同努力了嗎。
煮鹽忙,耕地忙,那也的抽時間軍訓啊。
暫時,馬躍也沒指望靠著煮鹽外出交易,大致夠吃的就行了。耕種差不多了,馬躍開始重點強調軍訓了,起碼,得能有組織的防禦不是?如果,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種田,還有個屁用?
收穫再多的粗鹽和土豆,不還是要被人搶走。馬躍可不想做奴隸。
輪訓!海部落馬鹿分部必須輪訓,於是乎,海部落馬鹿分部開始了大規模的轟轟烈烈的軍訓,小隊為單位,中隊合練,大隊合練……海部落原來的戰士,對軍訓是很有經驗的,有椅子和白鷹負責輪訓,馬躍也放心。
人,是需要慣性的,一旦軍訓成就了這幫馬鹿部落人的慣性,整體性就逐漸出來了。
馬鹿部落原有的二百七十個壯丁,海部落原有的一百多壯丁,勉強湊了四百壯丁正兵。半大孩子,體質弱點的男女,組成兩百副兵,海部落以前就是這麼幹的嗎。
反正,馬躍的觀念,只要能扔石頭、扔飛槍,就是兵,差點也是副兵嗎。馬躍恨不能弄出全民皆兵來。海部落馬鹿分部未來的假想敵可是人口五千,壯丁上千的雷神部落。
當然,馬躍也估計,雷神部落那五千人口包括主體部落和一些分部落或者附庸部落)。一些超級大部落都是這樣的組合。當初太陽城的太陽部落也是那樣的。要是都聚集在一起?那得要多大的城才能容納?
木質框架的藤盾,木質框架不需要打磨,差不多五六公分粗細的樹棍就差不多了,沒有藤條,細樹枝編製成盾面就可以了。一切從簡,多少也有一點防備、遮擋敵人飛石、飛槍的能力就行了。
防禦戰,好歹有樹材圍牆遮擋,主要還是以扔石塊和飛槍為主,比主動出擊的難度小多了。馬躍也是見過大世面的,對抗草原騎兵上千人都經歷過,有啥可怕的?
原馬鹿部落的壯丁和副兵膽子小,正好,從防禦開始,沒有直接接觸的戰鬥,逐漸就會適應的,膽子也會越來越大的。
土豆都種下去了,除了煮鹽,輪訓的正兵和副兵是越來越多,軍訓是越來越頻繁。
這裡的生活條件比海神城差遠了,沒有白鹽,沒有大蔥、蒜,沒有青菜,要是圍獵不到野獸,連基本的肉食都沒有。廚,還留在白霧分部呢,想吃到細肉絲、肉片都不成,馬躍很苦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