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人的關係依舊不好,但是山上也就只有他們兩人相依為命。
再不好的關係,在與別人相比,都要親近得多。
關於林昭,宛琉瑜也沒有想過林昭的心理防線會那麼低。
在兩年前,林昭因為精神不濟,失足掉進河裡,死了。
在一年前,林修再次與那個嬸嬸勾搭在一起的時候,被那個嬸嬸的男人錯手打死了。
在半年前,張氏便卷著家裡為數不多的錢財,與著村口的李大爺,消失在了杏花村。
在半個月前,劉氏將她的三個兒子帶回來李子村。
至此,林家分崩離析。
這幾年宛琉瑜都沒有去村裡面,隨著林昭死去後,關於林瑜的事情,已經淡忘在大家的記憶裡面了。
這杏花村的人,真的就是她人生中的過客,他們很快便不會再相見了。
在山上帶了半個時辰,宛琉瑜便坐著車去了外面。
這淺紅欺醉粉的杏花,恐怕這一生她都不會再見到了。
不過宛琉瑜向來不是傷春悲秋的人,現在她已經在思考林齊會將她送到哪裡去。
根據前幾年聽來的訊息,林齊應該算是齊國公府的公子。
不過因為齊國公府站隊錯誤,被新皇厭棄,他們不得不讓林昭,也就是國公府的旁支的一個年輕人,帶著林齊去鄉間避難。
好讓國公府留下一絲血脈。
但是新皇即便厭棄了國公府,也並沒有褫奪國公府的稱號,只是讓他們手上沒有實權罷了。
這也是林齊能給她找到這麼多大儒的原因。
齊國公府現在在朝廷上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但是因為齊國公是三朝元老,有許多門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願意給他一些面子。
這些年新皇身體不好,二十幾年的時間又到了新一次戰隊的時候。
林齊將林瑜貢獻出來,便是想要爭奪一方的支援。
聽著朝堂上的幾方勢力,宛琉瑜大概有了一個猜測。
新皇登基二十幾年,膝下有六子可爭奪那個位置。
皇長子是先皇后所出,現年二十五歲,被封為睿王,先皇后是齊家的人,齊家在朝堂上與國公府所走的路線差不多。
所以國公府不會選擇皇長子。
再說了,齊家沒有人在後宮,這是一個天然的弱勢。
哪怕現在皇上看起來對先皇后還有點懷念之情,但是這一點懷念之情,沒人敢去賭。
在皇長子下面的是三皇子,現年二十二歲,被封為賢王,貴妃是賢王的母妃,在後宮可謂是冠寵後宮。
貴妃是李家的人,李家掌管著國家的一半兵馬。
朝上也有接近一半的人是賢王的人。
可以說賢王的得勝的可能佔了一大半。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齊國公府有派人與李家接觸,但是沒有將自己全部的勢力都投到賢王身上。
因為他們知道,就算賢王得勝了,他們能得到的好處也是非常小的。
在三皇子下面的便是六皇子了,六皇子今年弱冠,被封為端王。端王的母妃是淑妃。
淑妃在後宮名聲不顯,但即便這樣,她將六皇子好好的養大,也足以看出她的手段。
淑妃的孃家是曾家,,曾家在朝上大部分是言官,可以說並沒有多大的勢力。但是私底下,他們掌管著皇宮一半的侍衛,這是皇上給予諫臣的權利。
六皇子往下的便是九皇子,十一皇子與十二皇子了。
他們分別是十八歲,十二歲,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