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柴興御駕親征壽州,三月初功成。
眼看淮南將一戰而下,將要被北周收入囊中。
肥美鮮肉懸在眼前,北周各大勢力無不利益燻心。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本來被柴興硬擰成一股的各方勢力,已有鬆散之勢。
參戰的軍鎮有些不聽號令了,各軍開始蠢蠢欲動。
柴興被迫停下南征的步伐,重新平衡各方的利益。
直到三月末,終於擺平各方,結果四月初,蕭思領兵寇邊。
柴興擔心契丹南唐南北夾擊,致兩線作戰,只能暫時罷戰,匆匆由前線返京。
北周朝廷與南唐方面的和談被迫繼續,各鎮大軍進退兩難。
在此形勢下,北周各大勢力都在千方百計地探查契丹情況。
奈何火神澱之變後,契丹高層大換血,原先渠道全部中斷。
對於這麼重大的軍事情報,實在有心無力,始終一無所獲。
不光柴興憂心忡忡,北周各方無不心急如焚。
大軍不動,後勤不停,十萬大軍人吃馬嚼,要是幹吃數月,南唐就不用打了。
本來已經劃分好的利益,自然也都吃不到了。
而因為蕭燕的關係,大家都認為風沙對契丹還擁有影響力。
包括柴興在內,很多勢力都給風沙發過信,詢問契丹形勢。
風沙從未搭理,隱谷則聯絡過郭青娥,郭青娥確實不知道。
與契丹方面溝通,一直都是由張星雨專門負責,專線聯絡。
跟身在燕京的主事張星火以秘匣對接。
匣內的秘信,除了風沙,誰都看不到。
所以風沙不僅知道蕭思動兵的原因,還知道契丹天順帝正從長白山趕往燕京。
說來荒謬,蕭思之所以率軍寇邊,根本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源於衝動。
蕭思是蕭燕的未婚夫,所以才會在蕭燕的封地燕京任留守之職。
守得不光是城,當然還有美人。
奈何蕭燕一直都不肯完婚,拖來拖去,他都快拖成契丹笑話了。
蕭燕在一次契丹勳貴女眷雲集的宴會上,當眾譏諷蕭思沒血性,不夠男人。
訊息傳到蕭思耳朵裡,他當場就炸毛了。
這要是還能忍下去,別說娶蕭燕,他這輩子恐怕連個契丹女人都娶不到了。
一時間怒髮衝冠,立刻帶兵出城,轉戰數州,接連攻下十數縣,勢不可擋。
返城之後更是敲鑼打鼓,大張旗鼓地把戰勝得來人畜與地,盡數獻給蕭燕。
結果非但沒討得好,還捱了蕭燕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甚至跳著腳拔刀連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