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重提,定有原因,
還“阿玉”叫得這麼親暱,自然是有親近示好之意。
伏劍道:“北周攻下壽州後,江都會不是驅離全城百姓,然後放火焚了江都嘛?授衣當時極力阻止,差點跟江都會開戰,可惜命令來自南唐最高層,她只好作罷。”
風沙頜首道:“我知道她很難,我沒有怪她。”
江都被焚燬後,周嘉敏特意就此事給他寫了封信,闡述原因。
希望獲得他的支援,起碼不要反對。
他也就因此瞭解了南唐高層的想法。
儘管感覺荒謬,卻不能說完全沒道理。
在南唐最高層看來,北周攻克壽州後,定會順著淮水往東推。
失去主力和水師的濠州,泗州和楚州將會被北周軍勢如破竹。
一旦北周軍攻佔楚州,就可以順著大運河南下攻江都。
上次北周陸路都把江都攻下了,這次水陸並進,江都不可能守住。
而這次不比上次,上次北周是孤軍奇襲,其實後路並未打通。
再佔則不然,淮水全線連同大運河皆在北周掌控之中。
北周的後勤可以一直從後方全程水路送抵江都。
一旦北周屯兵江都,豈不是直接騎臉?還是天天騎那種。
南唐最高層當然不允許自家都城江寧府變成交戰最前線。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毀了江都。
沒有江都為依託並鎖死進出大運河的水路,南唐水師至少可以入大運河劫糧道。
最關鍵,江寧不會朝不保夕,他們也不用擔心哪天一覺起來變成北周的階下囚。
然而這一招,把授衣給坑慘了。
失去了江都,大運河的水運難以為繼。
損失不知凡幾都是小事,失去了共同利益,就失去了紐帶。
本來被授衣整合進三河幫的兩淮商幫及鹽幫正在迅速崩潰。
沒好處誰聽你的?
何況水路阻塞,原本能養活一百家的利,現在頂多夠十家。
生死存亡的關口,大家都在爭那口快斷的氣,誰還理授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儘管兩淮這些地頭蛇仍然頂著三河幫的名頭。
其實三河幫在這一片已經名存實亡。
又正值拆分三河幫的關口,何子虛拿出隱谷劃分兩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