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的時候,感覺不到多麼重要。
不在的時候,卻會讓人立時眼前一黑。
好像撐天之柱,將潰一根。
天將崩、地欲裂。
海龍王就是這種撐天之柱。
風沙幾乎用搶的,從雲本真手中劈手奪信,展開凝看。
攏共只有幾行字。
除了寫明“我父病危”,還提到“三弟”受人攛掇,有割據稱帝之心。
他無力抗衡,艱難自保,所以急向風沙求助。
末尾幾句是誇他七弟,支援之意,蔚為鮮明。
“割據稱帝”四字讓風沙的雙眼幽芒大熾,射出兩道近乎凝成實質的殺意。
當今三大國看似佔據大片疆域,能夠真正掌控的地方極其有限。
各個地方軍使,各自割據,還有諸如吳越、辰流、大越等小國。
一言以蔽之,天高皇帝遠。
大部分的地方勢力都位於偏遠的邊境地帶。
或者說,越邊緣,越割據。
還有剛竊據東鳥政權的朗州軍,其實都是天下一統的巨大阻礙。
吳越佔長江之通衢,據出海之便利,近南唐之側,於富饒之地。
明明有割據一方,爭天下的實力,卻始終尊奉正朔,心向一統。
並且一直都不遺餘力地促成統一。
之前千方百計支援渤海就是明證。
以及年前陳兵邊境,威逼南唐,防止南唐和契丹聯手攻打北周。
這還只是近期的事,幾十年來,類似的事樁樁件件,數不勝數。
給海龍王積累了無比崇高的威望,也使海龍王的地位無可動搖。
設想天下一統時,吳越國主動歸附,當為四方割據勢力之表率。
無論是實際意義,還是象徵意義,都大到無以復加。
望風景從,天下易定。
如果吳越國抗拒歸附的話,則會成為各個地方勢力割據之藉端。
一加一減,遠不止一。
海龍王的態度是一定的,他的繼任者的態度,那就未必一定了。
風沙將錢璣的信一字字地認真看完,然後收信閉目,不言不語。
錢璣的態度非常清楚:支援錢七,反對錢瑛。
雖然他從沒見過錢家七子,不清楚其為人秉性,但他信任錢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