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署街上寸土寸金,以作坊署為中心,鋪面左右延展,相對鋪開。
當地人的觀念,離作坊署越近,背景就越硬。
所以不算長的正街上,居然擠了幾十家鋪面。
算上幾條側巷內的鋪面,足有二三百家之多。
這就導致各間鋪面窄小,連尋常一半都不到。
就連佔地較大的得月樓都是長條形的,深還挺深,只是沒什麼寬度。
風馳櫃坊在作坊署街設的分鋪亦挨著作坊署。
正街那側,是一堵高牆,明顯新建不久那種。
在各家商鋪節次鱗比的作坊署街,這一段突兀的高牆自然十分醒目。
不熟悉的人泰半會誤以為這是官署的一部分。
知道的人才知道,風馳櫃坊的大門開在後巷,根本就不對散客開放。
大門對面是一間三合院,徐十三就住在這裡,一邁腳就從家到鋪裡。
如今她就端坐在商鋪的主事房內,其下五人,男左女右,兩行分坐。
在座的五人都是分鋪的頭頭腦腦,各自分管一片。
別看是分鋪,分鋪人數並不少,只比總鋪少一點。
王朝場,尤其城陵磯分鋪,人數甚至比總鋪還多。
只是真正的核心人物,擁有職級的,受總鋪承認的,一共只有兩人。
除了徐十三外,還有個管賬的執事,這是思碧的人,如今並不在座。
在座幾名管事,大多是徐十三自己招募來的。
再由這些管事自行招募那些具體辦事的人員。
換而言之,這些人的去留,徐十三一言可決,只需向總鋪報備即可。
風馳櫃坊背景硬、薪俸高,在外有倍面子,被人所求,卻很少求人。
不知多少人打破腦袋都想擠進來,不乏庶出的官宦子弟,富家兒女。
權重則威大,這些管事自然唯徐十三馬首是瞻。
別看他們對下對外個個頤指氣使,在徐十三面前,大氣都不敢喘息。
徐十三召集一干屬下議事,其實是在等蘇冷離開。
只有蘇冷離開了她才能放開手腳。
人手是現成的,本地的那些小幫會早就被她統為一幫。
在座就有個管事正是這個幫會的幫主。
雖然幫中多是些不入流的混混,對付工坊主綽綽有餘。
敢賴賬不還,那就動之以理,曉之以情。
再耍無賴,還能賴得過那幫地皮流氓嗎?
天天堵門,打砸搶燒,看看誰還敢賴賬。
豈知,沒有等到蘇冷離開,等來了黃吉。
徐十三正打算把他拿下呢!見他居然找上門來,多少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