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巡防署令李含章主持偵辦蓮花渡私鹽案的任命很快正式下達。
為了安定民心、平穩物價,總管府和城主府聯合釋出了聯名佈告。
張貼於各衙署、城門、市場、驛站等城內外顯眼處。
並請專人向百姓宣讀。
就好像一塊大石突然砸進水裡,濺開的不止是水花,還有一圈圈的波浪。
百姓議論紛紛,讚賞者有之,質疑者有之,將信將疑者更多,反正說什麼都有。
街頭巷尾、巷內坊間、茶館酒樓,不乏一些所謂“訊息靈通人士”繪聲繪色地傳揚一些看似在情在理,實則似似而非,又好像與私鹽案無關的小道訊息。
比如宣揚齊老爺子的愛女齊大小姐實乃是江城第一美人,美豔無方。
武平軍軍使王魁求娶不成,竟然舉大軍攻江城,搶也要搶得美人歸。
齊老爺子為保愛女,以花甲之年忿而披甲抗敵,終致王魁無功而返云云
這故事聽完,誰不嘆一句紅顏禍水!更好奇此女究竟何等傾國傾城?
懂行的人一看便知,這分明是鼓譟輿論的起手式。
果不其然,隨著齊蟬名聲大噪,負面訊息迅速增多,直至鋪天蓋地。
比如因為一點小事,竟指使差役枷老弱婦孺於鬧市;
與多名城衛軍高官往來密切;
有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的江城會高層深夜出入其家;
與負責偵辦私鹽案的巡防署李馬快好像是一對戀人;
有不少人說她曾經做過交際花;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間雜一些交際花的香豔故事,大家都喜聞樂見那種。
種種訊息,有真有假。
總體上,真的多,假的少。
所以,假的也像真的。
由此蔓開的流言蜚語,少說有十幾個版本。
一個比一個活靈活現,彷彿親眼看見一般。
齊蟬不僅灰頭土臉,端得焦頭爛額。
一直躲在墜露小築裡,連家門都不敢出,更不敢回齊府。
儘管民間鬧得沸沸揚揚,那頂多算是入被窩前的暖被窩。
真正鑽進熱被窩,摟著民間輿論睡覺的是巡防署的某些高層,比如幾名副主事。
他們以民間輿論為引子,開始向許主事質疑齊蟬和李含章的關係。
後面引而不發的是:齊蟬涉及走私,齊老爺子是否知情?
至於陳輕舟和齊蟬的關係,陳輕舟和吳會主的師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