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因為發現bug,前章關於礬樓歌坊和豐樂幫的描述略有增修。
……
雖然開封府大典造成了轟動,那也僅是上層熱切關注,距離民間其實很遠。
對民間最大的影響就是薛伊奴豔名大熾,那也僅是在茶餘飯後多了些談資和一些不切實際地遐想。僅此而已。
開封府設立所導致的政治格局雖然影響深遠,卻不會對民間造成立即的實質影響。
對於尋常人來說,衙門還是那個衙門,無非改了個名字,官差也還是那些官差,橫行依舊。
其實尋常人哪裡見得到官,頂多見到差,日常接觸最多的還是坊卒,至多捕快。
和以往好像沒有什麼不同,不如關心柴米油鹽來得更加實際。
江湖上的情況差不多,最盛傳的事情並非什麼開封府大典,而是闢寒金釵的下落。
也不知風聲是怎樣傳起、由何處傳起,反正傳得有鼻子有眼,不少聲譽卓著的人物信誓旦旦,不由得人不相信。
事關閩國的復國寶藏,無論誰得到了,立馬富可敵國,當然惹人眼紅至心動。
然而,自從這寶貝進了晉國長公主府,江湖上的風波立刻小了。
儘管財帛動人心,還不至於讓人膽大包天到從龍口裡搶食。
沒曾想不久之後,又有訊息傳開,就在晉國長公主準備將寶獻給皇帝的前夜,此寶居然被人從府裡盜走。
能夠從戒備深嚴的長公主府盜走寶貝,可見能耐非同一般。
晉國長公主因此大發雷霆,誓要揪出這個膽大包天的盜賊。
江湖上自然不乏聰明人,很敏銳地發覺這個訊息其實從側面證實了闢寒金釵的重要性。
否則堂堂長公主什麼寶貝沒見過,幹嘛非要派出自己的侍衛首領搶奪此寶,還要獻給皇帝?丟失之後又為何大發雷霆?
換句話說,闢寒金釵可能真的事關閩國寶藏。
傳聞哄喧至此,哪怕晉國長公主親自出面證偽,恐怕也沒人相信了。
因為無論她怎樣解釋,都可以歸結到她不願讓別人染指閩國的寶藏。
本來對此寶藏漠不關心的烈葉,也開始上心。
因為那一批為渤海籌募的物資雖然名義上屬於渤海,實際上錢瑛找了種種冠冕堂皇的藉口,只許他看,不許他碰。對押運啟程的時間也一直沒有個準話。
烈葉心急如焚,偏又無可奈何。他不是沒有到處找關係試圖疏通,奈何願意出面的人無法對錢瑛造成影響,可以影響錢瑛的人沒有一個願意出面。
就連一向對他十分友善的隱谷都勸他靜待花開,同樣是雲裡霧裡的沒個準話。
他當然不知道,風沙和郭青娥對如何處理這批物資達成了共識和默契,所有的一切都預定之中。
雖然目前看起來好像由錢瑛保管,實際上早就名花有主,不僅與渤海全然無關,與錢瑛也全然無關。
直到風沙見過金素玉之後,他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放棄了黑吃黑的打算,試圖透過這批物資誘使渤海遺民歸附於高麗。
兩者相結合,高麗一定會因此被拖下水。足以給契丹造成足夠且長久的掣肘,不僅能給中原一統爭取時間,對中原的未來也大為有利。
烈葉當然不清楚,風沙為了推動和佈局,需要做下多少事、會見多少人。更不會了解這又將產生多少利益糾葛,需要風沙一一擺平。
他只是越發憂心忡忡,為族人的未來感到絕望。
他總不能在這一棵樹上吊著等死,於是也盯上了閩人的復國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