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從玉虛宮回來後,立刻得到周王發的接見。
“大王,臣幸不辱命。玉虛宮之主,玉清元始天尊已經答應讓門下弟子出手。”
周王發大喜,從王座上站起,“此言當真?”
“絕無半點虛言。不過,玉虛宮的仙長們不會對凡人軍隊出手,只會對付碧遊宮的弟子。”
周王發的驚喜之色收斂許多,不過還是顯得很高興:“這樣就好。周國伐商,乃是順應天意,弔民伐罪,必然受到上天的保佑。只要玉虛宮的仙長幫我們對付碧遊宮的妖道,凡俗的戰爭,周國自然能取勝。”
頓了頓,又目光炯炯地問:“太師覺得,我們今年能出兵麼?”
姜尚恭敬作答:“臣覺得,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隨時可以出兵。但如果想一戰而下,不讓戰事遷延反覆,那麼該何時出兵,就應該看大商了。”
“看大商?”
“沒錯。更準確地說,是看大商與東夷的戰爭。”
周王發拈著鬍鬚,若有所思。
姜尚知道,周王發其實很清楚這些,只是滅商之心太急切,所以進退失據。因此加重了語氣:“大王,大商在東南有20萬精兵,這股力量,絕非我們能夠抵擋。這20萬精兵裡,有10萬是不可輕動,必須防備東夷的反撲。另10萬人,卻是可以抽調出來。”
“上次我們孟津觀兵,時候才發現,崇侯護早帶著數萬精兵在埋伏我們。所以臣認為,只要大商還能從東南抽調兵力,我們就不應該急於出兵。”
周王發坐回王座,拍著大腿:“哎,那要到什麼時候?餘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再等下去,餘的身體就要撐不住了。”
周王發已經八十多歲,在這個年代,自然算是很老了。雖然他修行小有成就,但沒能晉升第四境,就很難活過百歲。
周王發的所剩壽命,確實不多,姜尚望去,怕也就在五六年、七八年間了。
“臣……明白。但是伐商之事,確實心急不得。”
“餘知道,是餘失態了。太師先去吧。”
當初,季歷繼任周國之主,他的兄弟太伯、虞仲跑去東南,建立了吳國。
傳至現在,吳國和周國的關係仍然非常親近,兩國經常走動,互相贈送禮物。
與姜尚密談之後,周王發便派親信前往吳國,請求吳國幫他密切關注大商在東南戰場的一舉一動。
同時,周王發還授命姜尚、散宜生、閎夭等,前往朝歌聯絡那些不滿帝辛的貴族、老臣,也收穫頗豐。
不過,由於和周國的使者來往過多,這些老臣們也被帝辛所不喜,甚至找藉口處死了比干。比干可是帝辛的叔叔,王室重臣。他的死,讓王室、大貴族和老臣們人人自危,不敢再公開與周國使者來往。
像微子啟、箕子等與周國牽涉太深的王室重臣,甚至主動放棄一些權力,以免被帝辛找藉口發作。
又過幾年。
終於從吳國傳來了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