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的地點,自然是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更靠近幼發拉底河。
這兩條河是命名是由該隱完成的,名字的來源是伊甸園中的兩條小溪:希底結和伯拉。底格里斯就是希底結的變體,幼發拉底就是伯拉的變體。該隱一直想要回到伊甸園,卻始終未能得到神的寬恕,他只能以這種方式紀念伊甸園。
後世的考古學家多次嘗試在兩河流域尋找這座傳說中人類第一座城市的遺址,但始終未能找到。
他們找到了埃利都,找到了拉迦什,找到了烏爾、尼普爾、烏魯克和巴比倫,尼尼微、亞述和馬裡的遺蹟也先後被髮掘出來。
但以諾之城始終被歷史的迷霧掩蓋。
……
在城市即將建成的時候,該隱之子,人類始祖亞當之孫,以諾病死了,享年43歲。
為了紀念以諾這位傑出的部落領袖,這座人類歷史上的首個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
後世以訛傳訛,說以諾之城是該隱建設的,其實這個時候,該隱已經死了好些年了。
以諾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建城者。
他甚至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築城者以諾”。
只是這個稱號也隨風消逝在歷史中。
以諾死後,這個本已有了統一趨勢的大型部落再次分崩離析。
整個部落原本接近5萬人口,以及3萬多的奴隸,擁有十多位領袖。
原本以諾依靠著自己的個人魅力,以及人類始祖嫡長孫的大義名分,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但以諾的長子以拿並沒有這種個人魅力和能力。
當然,以諾留下了龐大的政治資產,所以,以拿和另外一名部落領袖佔據了新生的以諾之城,他們的部族人數為6000人。
其餘的領袖各自帶著自己的部族離開了。
以諾之城,這座先民建立起來的城市,以凌攀的眼光看來,是非常簡陋並且不合理的,缺少很多必要的公共設施。
說是一座城,其佔地面積甚至還不如現世的一些著名大學。
城裡沒有下水道設施,人類的排洩物和生活垃圾遍地都是,整個城市髒兮兮臭烘烘的;沒有供水設施,城市裡的居民還得每天跑去幼發拉底河打水以供生活日用。
居民的房屋建設沒有認真規劃,導致城市裡道路錯綜複雜。
最初築城的時候,以諾沒有考慮到防禦的問題,甚至沒有建造城牆。後來在以拿時代,為了應對戰爭,才匆匆建起低矮的城牆。
那城牆,一般成年男子可以徒手翻越。
僅僅只能稍稍起到阻礙作用。
以諾城的居民總數是在6000多人,最多的時候一度接近2萬人。
經歷了以拿,以拿之子米戶雅利,其子瑪土撒利的統治後,最終在瑪土撒利之子拉麥的時代,以諾城毀於一場瘟疫。
那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疫情。
雖然是偶然,但也可以說是必然。
以諾城的居住條件,實在算不上好。
從以拿到拉麥的時代,80多年的時間裡,整個城市已經陷入糞山尿海之中。
一點都不誇張。
道路上是厚厚的一層人畜排洩物。
這樣的環境,不出現瘟疫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