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安被大理寺的人帶走審訊的訊息,傳得很快,從朝野議論又傳到了民間。
無論是有人刻意為之也好,是自然散播也罷,反正只用短短半日時間就傳遍了金陵城。
或許是因為這段時間沒有什麼太過震驚的訊息讓大家議論,近日來發生的事情又都顯得很無趣,百姓之間對於這一訊息顯然非常感興趣。
蕭易安人還在大理寺接受盤問的時候,外面就傳出了她的種種謠言,甚至有人扣上了她“意圖謀反”的罪名。
不過很可惜收效甚微,幾乎沒有人去相信蕭易安會謀反。
原因很簡單,人家一個侯府千金,出生在富貴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吃飽了撐的會去做這種滿門抄斬的謀反之事嗎?
即便是現在百姓們對於朝廷不滿,也只是私下裡關起門來議論幾句,還真沒人敢動這種謀反的心思。
更何況本來就是郡主的人,才只有十七歲的年紀,又懂得什麼。
再者,蕭易安的容貌又太具有迷惑性,這樣一個女子,明顯是個適合在閨閣梳妝打扮的俏佳人,去造反實在是太荒謬了。
之前蕭易安因為正面和突厥公主衝突一事,在民間頗得民心。
蕭廷這一次給她扣上不清不楚的罪名,此舉就是藉此想動搖她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毀壞她的名聲。
不過蕭易安早就料到此事,所以清漪除了在蕭老夫人面前告狀外,還有第二件事要做,就是派人在坊間刻意散播訊息。
在一群人不懈餘力的大力渲染下,百姓們議論的重點紛紛跑遍,“陰謀論”大行其道。
茶館裡不知都是誰起的頭,問了一句,“哎,你們聽說永嘉郡主被抓了嗎?”
話題一起,隨後有人應聲道:“當然聽說了,這可是今日金陵的第一大事件,聽了這個訊息急得我跟什麼似的,午飯都沒吃!”
有插科打諢的人,打趣道:“嘿,抓的人又不是你,你急什麼!”
“我能不急嗎?這可是關係到大燕的根基。”先前那人神秘地說,“一看你們的訊息就不靈通,連這件事的真相都不知道。”
“難道你知道什麼?”
“當然了,我三伯父的表弟媳的兒子,就在寧陽侯府裡當差,這事知道的一清二楚。你們也不想想,堂堂一個郡主無兵無權,為什麼會因為謀反罪被抓?就憑一家胭脂鋪子就能造反了?這怎麼想都是極其荒謬的!”
那人喘了口氣,接著道:“那是因為有突厥公主在背後搗鬼。之前永嘉郡主曾與她當街發生衝突,導致公主當眾失了顏面,後來她心懷不滿,一直蓄意報復,所以才抓住這麼個機會故意栽贓,偏偏朝廷裡的御史聽風就是雨,還在朝廷上參了郡主一般,所以這才被抓起來調查。
實際上根本是子虛烏有,雖然過不了幾天就放出來了,但是你瞧瞧經此一事,那永嘉郡主的聲譽不就蕩然無存了嗎?名聲與原來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就是那個突厥公主存的壞心思。”
“好歹毒的心思呀,抓不到人家的罪名,就潑髒水破壞人家的名聲,是啊,現在大家對於這件事情議論紛紛,都過了嘴癮,將來誰還會再去關心真相呢。”
“就是,到時候永嘉郡主可能因為這一項曾經的謀逆嫌疑都嫁不出去了。”
有人疑惑的出聲問:“有這麼嚴重嗎?”
有些自作聰明的傻小子說:“怎麼沒有這麼嚴重,如果你在朝中為官,敢娶一個曾經有謀逆嫌疑的未婚妻過門,斷送自己大好的前途嗎?”
“哎喲,這可不敢,那照這麼說來,那位突厥公主可真是夠陰險的,這可真是太下作的手段了。”
“誰說不是呢。”開始議論的那人這才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連忙叮囑眾人說,“這事情可是大秘密,大家可千萬別往外說。”
眾人也都應承下來,“這個你放心就是,咱們的嘴都嚴實著呢,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傳不傳。”
然後,在短短不到一個時辰裡,這樣的對話幾乎發生了上百次。
派出去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把這套說法散佈在整個金陵城大大小小的角度,許多人信以為真,並且大肆宣揚,以顯擺自己的見識獨到。
而在驛館裡,可憐的阿史那燕還不知道,她現在已經被外面的流言包圍,成了一個不折不扣卑鄙惡毒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