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傳來一個乾淨明朗的聲音,“母妃!”
淑妃和賢妃都抬頭看去,只見九皇子慕容暄錦衣玉帶,滿面笑意,一張臉上充滿著少年英氣,意氣風發。
他在殿外解下了腰間的佩劍,遞給了帶來的隨從小斯,然後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
大雄寶殿內不宜帶刀佩劍,否則難免衝撞佛祖,況且這是為災民祈福,事關重大,慕容暄也不敢任意放肆。
“參見母妃,”九皇子慕容暄先對自己的生母施了禮,又對賢妃行禮,“參見賢妃娘娘。”
淑妃面露喜色,寬袖上繡著牡丹花似乎都比剛才明豔鮮亮了幾分,柔聲問道:“暄兒,你怎麼來了?”
“前兩日兒臣生辰的時候,父皇送了幾匹赤焰駿馬,今日天晴氣朗,兒臣和人在城外試了試馬,隨性所致,一路馳騁到了廣源寺,心想著母妃也在,所以特地上山來請安。”
九皇子說的時候語氣輕快,露出了幾分青澀稚嫩的表情,面對著自己的生身母親時,他似乎還只是個尚未長成的半大孩子。
生在皇家,有時候不得不做出許多威嚴的姿態,還有故作成熟的威儀。
其實慕容暄的年紀還小,在諸位皇子中本來就最排在最末,又尚未成婚,心內本就是一副小孩子心性。
如今在母妃面前,更是少了些在外的拘謹和生分,不過是露出了原本的模樣。
賢妃笑盈盈的道:“九皇子一片赤誠,為人隨性坦蕩,在諸皇子中,雖年紀最小卻最為勇武,真是難得啊。”
慕容暄喜武不喜文,旁的也就罷了,一聽賢妃誇自己勇武,嘴上的笑容不由得更加深了。
“多謝賢妃娘娘誇獎。”
這話本是誇讚之語,並無一絲貶低的意味。可是在淑妃聽來,難免覺得不是滋味。
自己與賢妃同為後宮三妃,又共同管理後宮事務,原本就分庭抗禮,勢力相當。
而自己的九皇子慕容暄與賢妃膝下的七皇子慕容旻,又併為爭取儲位的有望人選,這兩重因素下來,兩人早就針尖相對,彼此都不容得對方爭鋒。
所以淑妃無論聽她說什麼話,都已經帶了偏見和狹隘。
當下就覺得,“為人赤誠”“坦蕩”,還有“勇武”皆是在貶低慕容暄頭腦簡單,是一個魯莽匹夫。
淑妃心中暗誹,面上也只冷冷的道:“祈福的儀式既然已經完了,妹妹就先去後面的禪堂休息休息吧,用過飯後,咱們再下山回宮。”
雖然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不滿,但是賢妃何等聰慧,言談間就察覺出了淑妃情緒的變化,甚至比剛才還要尖銳幾分。
不禁心裡暗疑,自己方才也未說什麼,怎麼就又得罪了她?怕不是淑妃多心,又誤會了吧。
賢妃雖然聰穎,猜到了這一重原因。
但是兩人的關係本就不好,明爭暗鬥不知道多少回了,多這一件小事也不當什麼,她也懶得費心去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