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陽候府中,認真比較起來,倒是能和蕭瑾繡平分秋色,兩人都是一般的稀鬆平常。
不過剛才的話中,蕭易安雖然不承認自己是什麼知音,但又等同於是大大的誇讚了一下無相的琴技。
所彈的琴曲能引起她人的共鳴,猶如他鄉遇故知,已經是一件莫大的喜事。
尤其還是位不精於琴藝之人,那就更是莫大的難得了。
無相雖然不是什麼自高自傲之人,但是聽聞此言,也忍不住微微自得,臉上露出了真實的笑意。
“蕭小姐不必覺得自己剛才失態了,樂曲本就是用來表達情緒的,或悲或喜,或歌或泣,都是人變化的情緒之一。
剛才彈奏的琴曲本來就過於悲痛,你有此反應也實屬正常。反倒是貧僧不應該深夜彈奏,打擾了小姐的清夢。”
蕭易安雖然不精通琴藝,卻也能聽得出來,之後無相是故意的升高了調子,改彈了一首清朗明快的曲子。
現在想來,或許就是因為他聽到了哭聲,才會用這種方式來安慰自己。
於是藉此機會道謝,“無相大師先後所彈兩首琴曲大不相同,前一首悲沉哀愁,怎麼聽都有有消極厭世的情緒,所以才忍不住跟著傷感。
後一首卻輕鬆悠揚,帶著種仗劍江湖行的豪氣,我彷彿也置身其中,想象著自己逍遙馳騁在天地之間,心情也跟著變好了,真是神奇。”
樂曲聲牽動著心聲,人的心情也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隨著曲調而變動。
兩首曲子的確大不相同,無相聽她能準確的描述出不同的心境,覺得是個可以在琴藝一道上與其多加探討的人。
有的人善於彈奏,有的人善於傾聽,譬如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心意相通,當數第一典範。
有的人擅長做出珍饈美食,有的人則善於品嚐鑑定。
人與人之間本就是不同的,所以處在塵世間各司其職,而冥冥之中,又有緣分牽引著,在茫茫人海內讓彼此相見。
無相特意解釋道:“這兩首曲子都是前朝的陳後主所創,他不是什麼英明決斷的帝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文人,琴棋書畫都有所得,善吹簫,愛作曲,著實是個才華橫溢之人。”
蕭易安一聽到這種話題,便不願意接茬。
從前朝的一些政務舉措看得出來,陳後主性格溫和,的確更像是個文采風流的翩翩學士,文采斐然,處理政事來卻偏顯幼稚。
如果拋去他皇帝的身份,這個人的詩詞、畫作、樂曲、書法,無一不是名家大師風範,處處值得稱道。
如果不是出生在皇家,或許他的名字會在文壇上熠熠生輝,受後人膜拜;而不是像現在一般成了亡國之君,成為青史上的笑柄。
可是即便是事實,如今金陵城已經換了慕容家為主人,這種話怎麼能隨便提呢?
若是當眾說出一句惋惜嘆息的話,肯定會被打成前朝舊部,估計是要抓起來下大獄的。
喜歡廢后重生是顏控請大家收藏:()廢后重生是顏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