暘興距離通州治所不遠,騎上快馬上午出門,晚上就能到。
周家雖在暘興很有些臉面,但放到整個通州府可就沒那麼威風了。
陳景書倒是覺得不必,他們要去通州府衙必定要亮出身份來,不過是仗著長輩們的名聲行事,一個周鴻俊他還看不上眼,只當是升級路上重新整理的小怪送經驗罷了,以後可有更難的事情等著呢。
當然了,如果周鴻俊的父親周翰文硬是要摻合進來,陳景書倒也不介意做點什麼。
陳景書也不去想太多,只是對柳湘蓮笑道:“還要多謝柳兄,若無柳兄抓住那周家的小廝,事情恐怕就沒這麼容易了。”
柳湘蓮道:“這說的什麼話,你也是因我之故才招惹上那麼個玩意兒,該是我連累了你才是。”
陳景書一笑:“反正事情也已經鬧大,柳兄也不必急著走了吧,等我考完,我們再詳談。”
柳湘蓮點頭:“好,我就在外頭等你。”
雖然鬧了一出,但到底大家還能爭取到考試的機會,趙書新幾人也都鬆了口氣。
其實他們已經做好了被耽誤三年的心理準備了。
倒是李巖被帶出來的時候顯然也已經聽說了之前的事情,就有些不敢看陳景書,只一個人低頭找了個最角落的位置孤零零的坐著。
陳景書心中一嘆,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少年,遇上這樣的事情,如何就不慌亂了呢,一時情急說了什麼話也正常,何況李巖不過嚷嚷幾句實話罷了。
那籃子確實是他給李巖的呀。
但此時不是說話的時候,陳景書只靜待考試開始。
他們這裡五人最特殊,一個棚屋四面站著六個差役盯著他們,不遠處還有劉縣令在,就是防賊也沒有比這更嚴實的了。
等其他考生的檢查結束,很快就有題目公佈出來。
陳景書看了眼,今年的是兩道制藝題,一道出自《孟子》一道出自《大學》,題目都不算難,也不是王撰曾經給他練習過幾次的,堪稱變態難度的無情截搭題,這回只是選取了孟子和大學中的一句話罷了。
陳景書沉靜心神,很快在稿紙上寫了起來。
他制藝本就極佳,平日裡練的也多,今日兩道題中孟子的那一道,他去年年末的時候才剛寫過,此時略加修飾就能用上。
因孟子那題節省了時間,大學那題寫起來就寬裕多了,陳景書能在寫完草稿之後細細改過,又不緊不慢的以工整的字型抄錄到考卷上,如此他寫完的時候交卷的也不過數人罷了。
大晉的縣試一般考三天,每天一場,但只有第一場兩道四書題最緊要。
第二場一般是兩道五經題或者一道五經題並一道策論題或四書題,第三場就比較放飛自我了,或是策論或是詩賦,也有其他什麼。
不過第三場向來都不太看重。
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兩道四書題,只要第一場兩道四書題寫的好,第二場又沒什麼大錯,成績就不會差了。
不過第三場也不是全然無用,正因為第三場考試的隨機性太大,誰也不知道今年考什麼,出題也沒有具體的範圍規定,想要作弊也難,因此若是前兩場有爭議的,往往會以第三場成績做參考。
陳景書頭一場考的輕松又自信,很快交了卷子,因龍門是分批開的,因此這會兒也不得出去,就站在那裡等著,不一會兒趙書新也交卷出來了,陳景書就一邊與他閑聊一邊繼續等著。
他們原以為下一個出來的人會是孫海樓,卻沒想到是身材單薄的少年李巖先出來。
趙書新見了李巖就哼了一聲,並不搭理他。
李巖也不願自找沒趣,只往離他們遠了的地方站著罷了。
陳景書嘆了口氣:“我去跟他說幾句話。”
趙書新道:“和這種人有什麼好說的,你把他當朋友,他卻一心以為你要害他呢。”
可見趙書新雖然恨周鴻俊,但對李巖未嘗沒有怨言。
陳景書道:“也不必這麼說,他才多大啊,何況那籃子確實是我給他的,他又沒說錯。”
趙書新嘖了一聲:“他不大難道你就很大了?你心善你去,我不去。”
陳景書無奈的搖搖頭,獨自往李巖處去了。
見陳景書走過來,李巖下意識的往後縮了一下,陳景書只當沒看見,問道:“你有什麼話要對我說的?”
李巖只是低頭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