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吳夢將自己對婚姻的看法原原本本的寫在書信裡,淳淳告誡趙禎,想做好一個大國的皇帝,許多事不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然後又將王小娘子的父親王蒙正分析了一番,告訴趙禎這王蒙正若是做了太后的姻親,必然會有不法之事,若是他娶了王小娘子,這罪名就是他來承擔,如今正好聽憑太后自己來承擔這個惡果。
接著吳夢又坦誠的告訴趙禎,大宋若是要強盛,必須改制,改制應先武后文。故先要穩定將門中人,幾年後他將親政,而首當其衝便是是禁軍改制,軍權牢牢控制在手中後,才能與文臣較勁,慢慢扭轉腐儒的思想。
正因為如此,所以他還是希望如歷史上那般,趙禎娶曹玘之女為皇后,但也不是現在就娶,他會先與曹家溝通一番,待趙禎二十歲後再迎娶曹氏。
收拾好書信後,吳夢揉著太陽穴冥思苦想如何讓趙禎推掉郭氏的婚事,不能明著跟劉娥對抗,那是自尋煩惱。
忽然間眼前一亮,自己漏了個很大的藉口,那便是大宋有近親結婚之陋習及生育年齡過小。
臺灣府前幾年一直是在生存裡掙扎,婚姻大事並不是很多,學堂裡又禁止十七歲成親,故吳夢沒有關注,但如今基隆和淡水已經進入收穫期,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婚姻生育高峰。
想到此處,吳夢又將書信拿了出來,將年齡過小結婚對男女的害處、近親結婚的弊端詳述了一遍。
封口後又提筆給孫冕寫了一封信,喚來王唯一,叮囑他帶著書信上京找戶部副使孫冕,請他配合做一次人口調查,一是近親結婚的畸胎率,二是結婚過早生產的死亡率,全部統計成表格交給趙禎。
翌日吳夢又來到府衙,與燕肅商議了一番,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婚姻的規章制度。
七月初,憋屈的趙禎看到了吳夢的書信,躺在床上翻滾了三日,才努力壓制自己的怒火上朝理政。
卻說王唯一來到京城後立即去三司找到孫冕,孫冕當然是對吳夢深信不疑,忙安排自己的手下的判官吏員與宮中的太醫們一起下到京畿路各州縣裡調查統計。
半月後,大宋皇城崇政殿,辰時末,朝堂上群臣正在議事,趙禎從袍袖來掏出一份奏疏道:“眾卿,此處有份宮裡太醫局與三司戶部一起調查民間百姓婚姻統計的表格,朕念來給眾卿聽聽,‘天聖二年七月十日至八月十六日臣等分頭遍訪京畿路十縣,共調查百姓戶數一萬四千有餘,得出如下資料:凡姑表之親結婚者,嬰兒早夭者三百七十二人,痴呆孩童一百零四人,兔唇、身殘者四十三人,十七歲及以下產婦難產者輕重不一,難產可達二成至三成,不少均為一屍兩命。
故臣等以為表親結婚、低齡產婦實乃我大宋人口繁衍之大敵,懇請陛下普查天下,以證此據’。眾卿對此奏疏有何等想法。”
此言一出,殿上群臣一陣譁然,缺乏醫學知識的古代如何能理解此事,當下呂夷簡出列奏道:“陛下,此事事關百姓民生,人口繁衍,甚是重要。故調查是否屬實,資料是否可靠,應當予以核實。”
在臺灣的影響下,如今這“資料”二字逐漸代替了“大約、估摸”這些模糊之言。
孫冕出列道:“呂相公莫非不相信我三司戶部官人的所為,老夫可是派了吏員和廂軍和太醫一起前去。太醫署與三司兩邊各自記錄資料,回京後分別統計後再核對過一遍,定然不會有錯。故老夫以為,當下令天下州縣都展開清查。”
參知政事王曾出列奏道:“太后、陛下,臣昨日收到臺灣府的奏疏,臺灣府已下令禁止五代以內姑表、叔伯之親結婚,十七週歲以下禁止婚配,違者逐出臺灣府,想必此事不會有假,請陛下降詔天下州縣普查。”
張耆出列道:“太后、陛下,臺灣府未經朝廷普查,且不經朝廷批覆,自行其是,且有違人倫大道,應予以否決並嚴懲之。”
孫奭出列嗤笑道:“張相,你不如先去太廟將先帝的遺詔撤下,再來朝堂進奏。”
趙禎眼見朝堂又要起爭議,趕緊說道:“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朝廷不如先在各州縣普查,如資料有誤,再令臺灣府糾正政令不遲,太后,你意下如何。”
劉娥心中大急,這事如何擺弄,王小娘子只有十五週歲,那劉從德今歲豈不是成不了親了,這是不是臺灣府那個死瘸子弄的緩兵之計,正遲疑間,劉美出列奏道:“太后、陛下,臣以為,即算資料屬實,也應當給民間百姓有時日適應,不可一揮而就,引發百姓不滿。”
平心而論他這建議也是有道理,趙禎卻看著這個“舅舅”氣不打一處來,就是他的兒子搶了自己的心上人。
他年輕氣盛,如何憋得下這口氣,正待出言反駁,劉娥卻在簾後道:“劉卿此言有理,普查應從速實行,但釋出於天下之詔令應當稍緩時日。陛下,此事便如此辦理,政事堂擬詔,內尚書省用印即可。”
趙禎聞言強壓住怒火,只好點頭道:“謹遵太后之令。
劉娥回到崇薇殿後便將劉美招了過來,劉美進殿後對昔日的妻子劉娥行禮道:“微臣參見太后。”
劉娥望著這個前夫也是眼神莫名,她擺了擺手道:“免禮,坐吧。”
劉美有些忐忑的坐下,如今劉娥權威日盛,身上散發出一股上位者的氣勢,他這前夫全是依靠這位太后前妻才有顯赫的身份。
劉娥恨恨的說道:“那臺灣府的死瘸子真真可恨,也不知是否故意與老身作對,只怕是存心給官家大婚作梗。對了,從德與王小娘子那事怎樣了?”
劉美有些尷尬的說道:“啟稟太后,那王蒙正倒是滿口答應了,可王小娘子卻頗不樂意,如今也是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
劉娥橫蠻的說道:“自古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裡容得下一個十幾歲的女娃子來做主。你且去告訴王蒙正,就說老身吩咐此事已經定下,半月後納采,納采後一個月便迎親,不可耽擱。”
兒子能夠如願以償,劉美心中暗自竊喜,忙站起身抱拳道:“謹遵太后之命,微臣這便回去準備。”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