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頓時樂的裂開嘴巴笑個不停,大聲嚷嚷道:“諸位、諸位,今日某家請客,去海濱燒烤場一醉方休。”
進士們轟然叫好,興高采烈的紛紛湧出課室,張亢卻是一臉沮喪。
吳夢看到張亢那一臉頹廢的模樣心中暗笑,便單獨留下了他,對著張亢道:“某知曉你素來喜好兵事,卻不答允你轉武職,你可知為何?”
張亢茫然的搖了搖頭,吳夢問道:“日後我大宋最大之隱患所在何處,你且說與某知。”
張亢精神一振,井井有條的說道:“先生,世人皆謂契丹乃我大宋大敵,某卻不以為然。蓋契丹者日學聖人之言,習漢儀,行漢禮,日趨漢化,以野蠻為恥,以忠孝仁義禮智信為榮,其野性漸退,故我大宋與契丹幾十年內絕無刀兵之禍。
然西北夏州党項人,不服王化,族內信佛教者有之、信摩尼教者亦有之,更甚還有信那回回教的,偏生不學聖人之言,如何能與我大宋共融。夏州貧瘠,一遇天災便餓殍無數,不搶我大宋百姓口糧便活活餓死,如此豈能長久,故夏州與大宋遲早一戰。下官愚見,請先生教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吳夢頻頻點頭:“你說的甚是,還需某教誨個甚子?”
張亢委屈的說道:“那先生為何不讓下官去廂軍,哪怕當個都頭下官也願意。”
吳夢繼續問道:“那某再問問你,若日後讓你去西北領軍,你該當如何處置?”
張亢答道:“自當整軍備戰,來而不往非禮也,彼劫掠我大宋百姓,某必像昔日大漢霍驃騎那般,轉戰千里,打的党項魂飛膽喪。”
吳夢大搖其頭道:“如公壽是這般想,就不必去習兵事,不如當個好地方官妥當。”
張亢不解,抬頭問道:“孔聖雲‘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對惡人不應當全力打擊麼?”
吳夢繼續發問:“夏州作惡,究竟是党項貴族為惡,還是百姓為惡?”
張亢答的甚快:“自然是党項貴族為惡,百姓哪會有善惡之分?”
吳夢道:“那便是了,你四處出擊,苦的只是百姓,與黨項貴族並無絲毫用處。因遊擊出戰,無法攻擊敵方的重鎮,只可打擊些散兵遊勇,此法漢唐之際對遊牧部落如突厥、匈奴甚是有效,而對如今建有城牆的党項一族無甚用處,故你如此想法不如不去,去了也勞民傷財。”
張亢想了想,覺得吳夢說的很有道理,如今的党項人可是築城了,並非像匈奴那般四處遊牧,他當即站起身來對著吳夢深深一揖道:“請先生教我。”
吳夢抬手壓了壓,示意他坐下,然後緩緩說道:“公壽對党項一事看得很透徹,很是不錯,戰術也不能說錯,只是沒有戰略,與黨項人在邊塞拼殺實為不智,我大宋騎兵不強,如何能與天天在馬背上的党項人一爭長短?故攘外必先安內,應立堅城,封死邊境,先將邊疆之內政理好,減輕邊民移至大宋腹地的融合難度,此為其一。”
張亢聽得津津有味,忙上前端起茶水敬給吳夢,吳夢道了聲謝,喝了口茶水繼續說道:“其二,邊民日漸減少,而我大宋蒸汽車船逐步增多,此消彼長之下軍需民需日益豐富,邊民富庶,夏州之人自然豔羨。
夏州但凡有災禍,邊軍便開倉賑濟災民,汝再與皇城司聯手,訓練移居至大宋的党項蕃人為細作,遣其至夏州四處散播我大宋百姓之富庶、蕃人移民之幸福。
彼夏州百姓並非無腦之人,民心有向背,那些党項蕃人豈會自願在西北那般苦寒之地吃沙子,豈不紛紛來投奔我大宋,此時大宋再取夏州,易如反掌,這便是古人所云攻心為上。”
以前由於工作忙,出現好幾處重複,昨晚已全部更改完,並將所有章節修飾一遍,加入少許內容,各位更新即可)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