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科舉剛剛結束,二月十一日,葉志平接上寇準一家來到基隆,吳夢、燕肅、林貴平、智慧和尚、王夫子、周懷政來到基隆港迎接。
六十四歲的寇準白髮蒼蒼,他站在船舷上張望一番生機勃勃的基隆遠景,臉上不由笑意盎然,隨後健步走下舷梯。
吳夢微笑的望向這個脾氣倔強的千古名相,自己也算是改變了他的命運,要不然他已經下去冥界和真宗皇帝再敘君臣情義。
寇準走到吳夢跟前,深施一禮道:“這位定是吳先生,老夫萬分感謝先生的救命之恩。”
吳夢慌忙還禮道:“寇相公吉人自有天相,何必感謝在下,寇相公一路旅途疲憊,還是先到寓所歇息。”
周懷政從人群中走出,上前抱拳行禮道:“相公,你我二人一別數年,今日終得一見。”
寇準聞聲大吃一驚,急忙擦了擦眼睛,奇道:“周都知,你竟然還在人世間。”
周懷政指了指林貴平笑道:“多虧了這個好兄弟,他把在下從死牢裡撈出,扔了具屍體進去,一把火偽造某家自盡身亡。”
寇準呵呵大笑,點頭道:“如此甚好,那足下的家眷還在京師?”
周懷政回道:“多謝相公掛懷,在下之家眷早就接來臺灣,這也是吳先生的策劃,當初某還未起事,就被先生料定無法成事,便連夜被臺灣廂軍帶出東京城。”
燕肅上前抱拳行禮道:“臺灣知府燕肅參見寇相,寇相一路勞累,我等特在瀟湘館擺下酒宴為相公接風。”
寇準連搖其頭道:“燕知府客氣了,老夫在雷州多年,什麼雄心壯志都消磨乾淨,休談什麼相公之類,老夫今後只想與家人一起過過清淨日子。”
王夫子上前行禮道:“寇相,在下是臺灣大學堂祭酒,臺灣府科舉已畢,閱卷時還望寇相公指點一二。”
寇準聞言精神一振,笑道:“此事老夫尚可勉力為之,定然幫忙。”
燕肅給寇準在海邊蓋了一座木製院子,寇準去河口拜見李氏之後,自此就在基隆住下,對基隆的成就交口讚歎。
幾年後寇準去世,遵照他的遺囑,臺灣府將他葬在臺灣的獅球嶺上,墓碑朝向西北的東京城。
............
東京城,趕考的舉子們考完後四處狂歡,主考們卻是最忙碌的時刻,一份份譽抄後的試卷擺上了主考們的案頭。
古代的科舉要真正保證公平還是有難度的,幾千份試卷看得人頭昏腦漲,貼經墨義還好說,有標準答案,後面的詩詞歌賦往往取決於考官的個人嗜好,策論更是取決於考官的政治傾向。
科舉只是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但是很難真正錄用到合適的人才,雖然趙禎再三強調以策論定名次,可詩詞歌賦水平高的往往平均成績更好。
貢舉之後的授官高低又是憑成績來定,導致不少真正有才的進士進不了合適的崗位,下半生往往是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