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道:“林提舉,下官真是佩服臺灣官場之風氣。有傳聞說吳先生曾言:‘朝堂袞袞諸公,當為萬民表率,以身作則,不貪意外之財,不獲腐敗之利,不受商賈之賄,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在下甚是贊同。不過在下有個疑慮,我大宋朝廷皆為流官,若是日後臺灣來個庸官,此般原則還能堅持否?”
林貴平、吳夢、智慧和尚相視一笑,智慧和尚雙手合什答道:“範施主說的極是,當年貧僧與君烈和昕頌都有過此事的探討,也想好了應對方略,不過眼下不宜公開,當在幾年內於臺灣試行,範施主不妨看看結果再說。”
吳夢接過話題說道:“希文老弟是個愛民如子的官人,此次看了曬鹽之法,水泥,對泰州海堤有了心得吧?”
范仲淹點了點頭道:“在下在婁江港等候海船時,到當地縣衙去過,仔細問過崑山縣修築海堤和船閘的情況,有了陽澄湖和船閘的蓄水,如今蘇杭段的運河水位提升了許多,六百石的大船豐水枯水都可通行無阻。
崑山亦用水泥興建了不少海堤,如今蘇州一地的水災極少,在下對治水已有心得,便是因勢利導,河漲湖蓄,船閘即可蓄水也可洩洪,豐水期要保持最低水位,一旦暴雨河水猛漲,當迅疾開閘洩洪。而枯水期反倒要保持最高水位,保障運河漕運。”
吳夢讚許的點了點頭道:“希文說的甚是,那曬鹽之法你可是看懂了。”
范仲淹笑道:“先生,那真是窗戶紙一捅就破啊,曬鹽之法簡單之極,特別是有了水泥,那幾個曬鹽池、結晶池並非難事,只是泰州若是出產雪鹽,那蘇州的雪鹽如何是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吳夢道:“雪鹽你還是做不出來的,那曬出來的雪鹽有雜質,蘇州的雪鹽還有別的手段去除雜質,卻暫時不能與你知曉,須得西北安定下來,才能公佈雪鹽的製法。不過曬鹽比那不得其法的煮鹽可是要便捷許多。”
說說笑笑間,酒食上了桌,看到桌上紅紅綠綠煞是好看的菜式,聞著鼻尖的香味,范仲淹唾沫直嚥,他自幼家中貧寒,何曾見過如此之多的菜式。
吳夢一一給他介紹桌上的炒菜,替他夾菜,又勸了幾杯酒,范仲淹吃的臉紅脖子粗,肚腹脹滿,滿眼昏花的被葉志平扶著回了客房。
丁睿推著吳夢往海邊小築走去,邊走邊問道:“範希文有甚傑出之處,師父對大宋官員素來只是客氣而已,可對此人甚是另眼相看。”
吳夢道:“此人未被臺灣的種種技術手段迷惑,而是一眼看出臺灣最高明之處便是“公平”二字,證明他是這世間最純正計程車大夫,上下幾千年,天地之間的正氣他都具備,日後必將是千古名臣,你可對範希文多多給予幫助。
丁睿道:“師父,你如此篤定他一輩子會一直如此?”
吳夢笑道:“若是他人師父無法肯定,但是對此人師父敢打包票。”
丁睿點了點頭,他對師父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
第二日,范仲淹要回泰州,吳夢送了他幾本數算和格物的書籍,卻並不想啟迪他後世的政治思維。
吳夢的思路一直很明確,在這思想界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要允許有各種思路出現。科技的起步、工業的革命,必將讓這些士大夫的儒家思想也發生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後世思想界並沒有處理好信仰的問題,他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方法就一定是正確的,所以還不如像春秋戰國一般,先來個百家爭鳴,最後再統一信仰。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