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恆一聽,原本滿面笑容卻漸漸嚴肅起來,吳夢確實說了個很有戰略性的建議,他沉吟了一會,問道:“吳先生,實不相瞞,我大宋與契丹野戰差距太大,如若大宋與契丹有齷齪之事,大宋不賣軸承、棉布與粉條,契丹動用武力如之奈何。”
吳夢不屑的癟了癟嘴巴,說道:“來多少殺多少,陛下只看了鋼刀還未曾見過滑輪弓和鋼弩吧?”
趙恆道:“朕見臺灣廂軍之奏疏提起過此事,但未曾親見,聽聞一百餘步尚有殺傷力,能拉一石的弓箭手輕鬆拉開一石半的滑輪弓,是也不是?”
楊文廣不由驚歎出聲,他可是將門子弟,自然知道開硬弓需要超強的臂力,想不到臺灣的機巧之術居然能隨便張開強弓。
吳夢笑道:“這也不算什麼,陛下,臺灣還會有彈簧投石機,拋石几百步,輕巧靈活,一輛大車輕輕鬆鬆可拉上幾臺,陛下想想千石萬弩,契丹騎兵能接近否?”
張士遜又插嘴道:“如此利器,臺灣當告知朝廷鍊鋼之法,由三司鹽鐵司打製。”
趙恆不悅的看了張士遜一眼,臺灣如今都在皇城司的絕對控制之下,完全只聽從皇家的調派,他如何會讓文臣插上一腳。
晏殊深知皇帝的心思,解釋道:“張樞相,這卻是萬萬不可,放到中原來鍊鋼,如何能保證不洩露給党項蠻子和契丹,一旦機密外洩,大宋禁軍的優勢不在,我大宋又缺馬,豈不是任人宰割。”
趙恆笑道:“還是晏學士見識高明,吳先生,如此朕也允了,晏學士,回去後擬道旨意,升臺灣島為臺灣節度,以太子趙禎領檯灣節度使。”
晏殊忙躬身稱是,趙禎領旨謝恩,趙恆又道:“吳先生,日後臺灣有事多與太子溝通。”
吳夢抱拳領命,趙恆轉頭對丁睿說道:“小娃兒,你師父不願做官,你說說朕該給你封個什麼官?”
丁睿早就聽從了吳夢和智慧和尚的教導,日後定要考上進士再做官,才能壓住那幫文臣,當下回道:“謝過陛下,小子不願陛下封官,待小子成年後自當前來京城參加春闈,中進士後方才為官。”
趙恆哈哈大笑道:“不錯不錯,小娃兒很有志氣,那便隨你去吧,其實以你現在的學識,考個童子試亦非難事。”
丁睿呵呵笑著回答道:“小子偏要與天下才子一較高低。”
眾人一聽丁睿那豪氣沖天的話語頓時齊齊鬨笑叫好,陳琳一臉欣慰的看著小丁睿,眼裡卻是一陣霧氣閃過,他悄悄背過身去擦了擦眼睛。
孫冕笑道:“那老夫就在東京城裡等著,親眼見證東華門的宣禮官為丁小哥唱名。”
趙恆待眾人安靜下來,說道:“今日吳先生有不少利國利民之策,晏卿可將吳先生言論整理成奏章,送至政事堂,請諸位相公審議一番,開挖湖泊一事應當儘快進行,朕自清醒後仔細翻閱了蘇州的奏疏,陽澄湖對蘇州治理水患一事甚是重要,開封歷年來水患多多,損失慘重,與其年年遭災,不如畢其功於一役。”
晏殊躬身稱是。趙恆又道:“吳先生,你還有何要求,不妨一起說來。”
吳夢道:“臺灣現下需要大量人手,望陛下加派廂軍和工匠。”
趙恆笑道:“朕允了,此事吳先生與太子細談便可。”
吳夢不由一驚,這就開始交權了,看來老皇帝此次病後確實沒有雄心壯志了,是不是想當太上皇了?
一旁的孫奭卻道:“陛下,臺灣島現下有幾千百姓,既然陛下允了加派廂軍和工匠,很快將突破一萬人口,這已經是我大宋上縣人口之數。況且臺灣孤懸海外,久不慕王化恐有不妥,故朝廷應派出文官,廣施教化。”
吳夢一聽,便知道這些文官們想插上一腳了,終宋一朝,皇權和相權實際上就是文官集團)之爭貫穿整個朝代,臺灣眼見越來越重要,文官們哪可能讓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其實吳夢對權力制衡倒也不反感,不受約束的獨裁才是最可怕的,雖然權力鬥爭終究不可避免,但目前臺灣還在發展的初期,那些權力鬥爭還是暫時離遠點好。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