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的廂軍們盡皆義憤填膺,發出陣陣怒吼聲,恨不得衝上臺去與契丹士兵決一死戰。
待到幕布再度升起的時候,幕布上卻是一座破廟,楊業帶著部下踉踉蹌蹌逃到了廟門處,他渾身是傷,身上血映徵袍。
待部下都進了廟內,他低頭四顧,山下四處都是遼軍,他們被包圍了。
臺下的景靈古琴聲聲彈出《十面埋伏》的音調,學子們的畫外音響起:“援兵未至,楊令公孤軍奮戰,最後兵敗金沙灘,全軍覆沒,他站在山頂破廟門口環顧山下,四周皆是契丹勁敵,數萬契丹兵士團團圍住了孤山,楊令公已是無力迴天,契丹皇帝派人許以高官厚祿勸降,被楊令公嚴詞拒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業扶著大刀艱難的邁進了廟裡,卻見廟內有一石碑,走近一看才發現上面刻著“李陵碑”三字。
他轉身對著手下人說道:“本欲立尺寸功以報國,不期竟然兵敗於此!吾之生死存亡事小,若是被契丹狗賊擒獲,那才是奇恥大辱。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可速速沿山路走回大宋,留著爾等的大好身軀回報大宋天子和朝廷之恩德。”
馬良駒扮演的楊家將帶領部下齊齊抱拳大聲說道:“將軍為王事至此,吾輩安忍生還?”
丁睿扮演的楊延昭上前抱拳道:“爹爹,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我等還是一起突圍出去,殺一個遼賊保本,殺兩個賺一個。”
楊業慈愛的摸了摸楊延昭的髮髻和額頭,替他擦去臉上的血跡,顫聲說道:“爹爹若是去了,你隨著叔叔伯伯們殺出重圍,回去替爹爹好生照顧你娘。”
交待完楊延昭後,他仰天嘆了口氣,用悲涼的目光看了眾人一眼道:“吾不能保汝等,亦不能護我大宋百姓,實無能也。此戰全軍覆沒,吾身為主將,有何臉面去見大宋父老鄉親。此處即是我報主之所,爾等還是速速逃離此地吧。”
隨即轉回頭指著李陵碑高聲怒罵道:“漢李陵不忠於國,安敢在此立碑?”
楊業言罷,將頭上金盔拋下,連叫數聲:“皇天!皇天!實鑑此心。”
隨即低頭奮力衝向石碑,瞬間倒地身亡。
部下攔阻不及,齊齊上前抱著楊業的屍身大叫“將軍”,失聲痛哭了起來,臺下的觀眾們頓時淚流滿面,一個個泣不成聲。
嗩吶淒涼的聲調響起,學子們齊聲用悲涼的語調頌道:
“矢盡兵亡戰力摧,陳家谷口馬難回。
李陵碑下成大節,千古行人為感悲。”
古詩剛剛朗誦完,景靈的古琴聲錚錚大作,急促的鼓聲“咚咚”響起,嗩吶音調忽然由婉轉變得高亢,一群女學童們上臺,圍繞著楊業為國盡忠而倒下的身軀翩翩起舞。
小青領著女學童們齊聲唱道: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大宋將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太平。
將士縱馬越長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隻手擎,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
英雄長嘯吼聲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雙手緊握馬槊衝,怒目噴火熱血湧,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
男女的合唱的雄渾歌聲在場中四處迴盪:“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隨著合唱的歌聲逐漸變小,帷幕緩緩落下。
場中的觀眾們全部站了起來,雙眼紅腫望著落下的帷幕。
歌聲停歇,學子們緩緩說道:“大宋的百姓們,你們是否知曉,正是有了英勇的大宋將士保家衛國,百姓們才能在此享受安逸幸福的日子,我等現下的歲月靜好,只因為有他們在負重前行......”
廂軍們士氣高漲,齊齊振臂高呼道:“保家為國,誓死殺敵,衛我大宋...“
隨後的政訓活動廂軍們踴躍參與,此次政訓和戲劇演出效果出奇的好,而廂軍們對自己的使命更加明確,終於找到了軍人的榮譽感,知道了自己是為何而戰,訓練起來更加努力。
三百廂軍成了日後臺灣禁軍的火種,把為國為民的使命代代相傳。而百姓們對廂軍卻是更加尊重,臺灣島上滿滿都是濃濃的軍民魚水情。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