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還未停穩,周良史跳下船舷,走到吳夢跟前見禮,吳夢抱拳回禮,趕緊問道:“海上一切順利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良史道:“稟先生,順利的很,丁小哥雖是第一次出遠海,觀星定位可是毫不含糊,只有林指揮在船上暈的一塌糊塗,沒有哪日是清醒的。”
景靈聽到林貴平的狼狽相,不由掩嘴輕笑,吳夢卻幸災樂禍道:“和尚沒搞點什麼雞腿之類放在林大官人跟前,某擔保他吐得更歡。”
景靈笑著推了吳夢一把,周良史哈哈笑道:“大師倒是無事,也沒搞什麼雞腿之類,不過那島上的野鹿甚多,第一日登岸,夜裡便吃了頓烤鹿肉,滋味甚美。”
吳夢笑道:“那叫水鹿,一身可都是寶,肉可以吃,皮可以做衣裳、靴子。”
周良史道:“林指揮將船都派了回來,吩咐將青壯先運過海去修築木屋,婦孺老幼過上幾月再去,海船便來回運人運糧。”
吳夢微微頷首道:“此番安排甚好,你去找曹閒傳令吧,我等明日就動身。”
周良史領命往軍營而去,碼頭上聞訊而來的災民跑到船邊,紛紛向船上的水手打聽未來家園是何等模樣。
吳夢也不管他們,吩咐李五推著自己回屋去收拾行李,這時候要趕早,否則進入基隆冬日的雨季可就不好辦了。
碼頭上有兩個來自崑山縣的年輕漢子,一個叫做孫十五郎,一個叫史三郎,兩人原來是一個村的,村子被洪水沖垮後兩人護著爹孃和弟弟妹妹結伴逃難。
兩家人後來碰到朝廷救災的廂軍,便被送到了海邊,此處雖是簡易草棚,起碼可以遮蔽風雨,也有口糧。
這幫災民基本都來自於陽澄湖一帶,他們本想等到洪水退去再回家復耕,誰知等來等去等到的是官府海外營田的公告。
衙差宣稱原來的家鄉要作為蓄水的大湖,那些田地將不復存在,他們會被編入臺灣營田司,送往臺灣島墾殖。
眾人頓時鼓譟起來,想與官府去爭執,憑什麼就這樣把他們的家產搞沒了,一些讀過書的百姓可是知道大宋司法,知縣不管,可以向知州告狀。
不等他們去告狀,兩浙路轉運使張寶卻來了,他直接下達了朝廷的詔令,碼頭處的兩千多名家鄉父老必須跟隨吳夢前往臺灣墾殖。
胳膊拗不過大腿,許多老人家痛哭流涕不願離開家鄉,可週圍全副武裝的臺灣廂軍虎視眈眈,把他們看的死死的,跑是絕對跑不出去的。
災民們詛咒著皇帝,詛咒著貪官,詛咒著吳夢的家人,那話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孫十五郎唉聲嘆氣道:“三郎,我等真是才避過天災,又遭遇人禍,聽那船伕講,臺灣還是蠻荒之地,朝廷放著腳下這片富庶之地不讓百姓們耕作,卻要流放我等去那海島,不知是何道理?”
史三郎沉吟半晌,卻道:“十五郎,某聽聞那蘇州丁家三郎上次已經出海,如若是蠻荒之地,像他這般富家子弟為何要前往?”
孫十五郎一怔,疑惑的說道:“三郎,你說的甚是有理,要是那島上確屬荒原,丁家三郎何必去那地方吃苦,丁府可是家大業大,哪會在乎一個荒島。”
史三郎讀過一些書,頗有些見識,他拉了拉孫十五郎的衣衫道:“走吧,你我二人均未成家,趁著年輕,不如去闖一番天地。”
孫十五郎點了點頭,兩人向著難民區走去,一進草棚,只見裡面鬧成一片,一些青壯圍著前來宣佈訊息的公吏吵鬧。
史三郎隨意扯了個熟識的漢子問道:“裡面怎生如此吵鬧。”
那人答道:“官府也不知何意,要將青壯先運到臺灣島修築宅子,老弱婦孺兩個月後再上島,有些青壯漢子不願前去,便爭執起來。”
孫十五郎冷笑道:“願不願去能由得了我等麼,廂軍一來,還不是乖乖的上船。”
史三郎扒開人群走上前去,前方几個滿臉橫肉的青壯漢子正揪住公吏不放,厲聲喝道:“我等在家鄉還有幾百畝田地,朝廷說填湖就填湖了,不給補償,還要將我等趕到荒島上去,天底下有沒有王法啊。”
青壯漢子旁邊還有幾個富貴人家打扮的婦人,坐在地上又哭又鬧,公差一臉尷尬,他們只是奉命行事,自己又做不得主,能解釋什麼。
孫十五郎擠上前來,捏了捏史三郎的胳膊問道:“是怎麼回事。”
史三郎小聲說道:“這些人一看便是鄉里的地主老財,家裡田地甚多,故死活不肯去那荒島,若是像我等家裡只有幾十畝薄田的,在哪裡謀生不都一般模樣。”
孫十五郎仔細瞧了瞧,確實是那麼回事,他揶揄道:“那些衙內以往趾高氣揚,如今天災人禍之下,還不是與我等一樣似那喪家之犬,看他們還有什麼好炫耀的。”
史三郎忍俊不禁,和孫十五郎兩人掩嘴偷笑。
忽然間正在喧鬧的人群寂靜下來,史三郎抬頭一看,原來是營田廂軍的都頭曹閒帶著一群軍士前來,史三郎知道有好戲看了。
只見曹閒上前一鞭子抽在那拉扯公吏的壯漢身上,打的壯漢哇哇直叫。
曹閒指著幾個鬧事的壯漢道:“全部抓起來,明日第一批上船,關入底艙。”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