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冕接到崑山的急報後氣的一佛昇天二佛出世,這個蓋知縣,只知道急報,沒有任何措施。
他扶額細想,若是政事堂批了開挖陽澄湖的奏疏,此處的百姓早就遷移了,何致如此?如今說這些已晚,還是儘快救災吧。
吳夢在吳山村看到大雨就知道要糟,聽到崑山潰壩後,他忙打發李五去蘇州城裡喚來林貴平。
林貴平滿身雨水進來,還沒歇口氣,吳夢問道:“糧食運了多少?”
林貴平道:“只運了幾千石,現在雨水太大,得等雨水小點才可行船。”
“那婁江入海口碼頭的碼頭草棚可否使用?”
“某回來時已在搭建,當有部分可用。”
“趕緊去信,讓廂軍冒雨也要搭好,正好拉去兩千災民作為移民。”
林貴平疑惑的緊盯著吳夢,吳夢伸手摸了一把臉,問道:“某家臉上沒長花啊?”
林貴平鼻子一“哼”,說道:“昕頌大師,某家真是要稱兄臺為大師,你是不是早就洞悉天機,今歲蘇州定有水患,所以那移民一事早就計劃好了。”
吳夢啐道:“哪有此事,某這是未雨綢繆,你少羅裡吧嗦,趕緊去信告知吧。”
小青和景靈進來,景靈遞給林貴平一條毛巾,小青遞上一碗薑湯。
景靈對著吳夢嗔道:“林官人一身雨水,你也得讓人家喝口薑湯去去寒氣。”
林貴平笑道:“還是嫂嫂知道心疼小弟,吳先生真是鐵石心腸。”
吳夢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對著景靈說道:“待雨水小了,某要去水患的現場,正好唆使知州把那處的百姓遷走開挖湖泊,若是今歲開春就遷民,也不至人沒了、房子沒了,糧食也全餵了魚。”
林貴平揶揄道:“王相公已經下臺了,怪他也沒用,某說過只有寇相公才能解決此事,不信你等著。”
景靈看著吳夢心疼道:“先生,你身體不好,如何能去那水患之地,還是讓智慧大師去吧。”
吳夢笑道:“都去,楓橋班的學子們都要去看看,瞭解水患之無情、民生之艱難。”
大雨不停不歇的下了三天三夜,蘇州城裡也是水窪遍地,幾個水閘都關上也無濟於事。
第四天老天爺終於開恩了,雨水減弱了許多,幾日裡提心吊膽的孫冕終於一塊石頭落了地。
不管水患如何肆虐,總之不會再嚴重了,他連忙發號施令,禁軍、廂軍和巡檢除了救人之外,趕緊做好災後的清理。
蘇州城北的官倉,雨一小,足有幾千廂軍的家眷們蜂擁而至,揮舞著手上的糧券拼命擠兌糧食。
維持秩序的衙差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讓這些瘋狂的家眷們排好了隊,幾個時辰過去,官倉的糧食已經全部告罄,外面還有上千家眷未兌到糧食,一起在外鼓譟。
林貴平拿起一個鐵皮卷制的喇叭,站在高處大喊道:”各位廂軍的家眷,今日糧食已告罄,潤州和湖州的糧食明後兩日便會運到,請諸位後日再來。”
那些家眷們如何肯聽,一個尖尖的嗓子喊道:“你說的我等如何肯信,水患一起,糧食必定漲價,到時不給我等糧食,廂軍父老們等著捱餓麼?”
林貴平心裡怒火萬丈,他媽的當初沒有祿米你們還不是沒餓死,做好人還被埋怨,簡直是沒天理了。
他大喝道:“這些糧食乃丁家和盛隆商鋪捐獻給廂軍的,並非是朝廷所撥,爾等不信就算了,老子懶得跟爾等這幫鼠輩解釋。”
說罷跳下臺來,吩咐公吏和幫工們關上大門,懶得理會。
外面的家眷們鬧了一陣,見沒人搭理,只好相約後日一起前來,一群人悻悻的回去了。
蘇州城裡的雨水一下,一月前糧食還只要一百五十六文上下,如今漲到了五百文一石,丁家商鋪和盛隆商鋪的平價餘糧一個時辰不到賣的乾乾淨淨。
孫冕急忙下令開放官倉平抑糧價,可放出去多少頃刻間賣光,糧價沒有看到一絲下跌的跡象。
孫冕發現了不對,這定是有大戶操縱糧價,他叫來司戶參軍,吩咐停止放糧即刻限購,每人每日只能購糧一斗,公示一發,官倉前排起了長隊,買漲不買跌是華夏的老傳統,越是限購買的人越多。
等到第三日丁家的船隊來到,廂軍的家眷一哄而上,官倉頓時一片混亂,擠傷踩傷的不知道有多少。
官倉的提舉一看不妙,怕出人命,趕緊安排駐場廂軍將人群統統轟出,關上大門不再發糧,蘇州的糧價頓時一路攀升到六百文一石。
古代的老百姓們是被水旱災害搞怕了,一旦有風吹草動,第一件事情就是囤積糧食,其實北宋發展了幾十年,從總量上來看根本就不會缺糧。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