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李五推著吳夢來到了曬藥場,平整的石灰場內,到處擺滿了各種草藥,薛神醫領著吳夢來到曬黃連的區域。
李五彎腰拾起一顆曬乾的黃連遞給吳夢,吳夢信手捻動,乾燥的黃連嘩嘩的碎為粉末。
吳夢抬起頭對著薛神醫說道:“薛神醫,明日我等就去草藥坊內將這黃連提純入藥。”
薛神醫連忙點頭稱是。
第二日,吳夢來到草藥作坊,吩咐取一斤黃連、一兩生石灰、三兩雪鹽全部碾碎過篩,先將黃連粉沫加水十斤浸泡,不斷攪拌。
待攪拌半個時辰後,放入一兩生石灰,繼續攪拌,然後放置在陰涼之處。
翌日晨間吳夢再次前來,看到放置的黃連石灰溶液已經變為紅色,他吩咐幫工們將溶液用紗布過濾三遍,直到溶液中看不到懸浮的顆粒,然後加入三兩食鹽,繼續攪拌直到食鹽全部溶解溶液裡。
幫工攪拌了半刻時辰後稟報吳夢:“先生,那食鹽已全部化到水中。”
吳夢點點頭道:“你且將那水端到案几上來。”
幫工將瓷罐端到案几之上,那融化了食鹽的溶液眼色稍稍變淡,吳夢、丁睿和薛神醫一眼不眨的盯著陶罐的底部,一刻時辰後,瓷罐的底部漸漸有結晶物析出。
吳夢指著沉澱的結晶物道:“明日一早,將這下面的顆粒用紗布濾出,便是這黃連之精華所在,某家稱它為:黃連素,對腹瀉之症有奇效。”
薛神醫連連點頭道:“請問先生,這黃連素如何讓病者服用,用量多少?”
吳夢道:“此物甚苦,最好用麵粉包裹和水吞服,得用學堂的天平來稱量,薛神醫,學堂所用的公制重量你可學會?”
薛神醫道:“早就學會了,老夫的幾個弟子也會,現在用藥都是公制。”
吳夢看了看草藥作坊的稱量器物,確實都是公制。
他點了點頭,說道:“黃連素須按照大人和孩童來確定用藥之份量,一般是一克分為三分,一日三次,十二個時辰內最多隻可服用一克,孩童減為一半或是三成,孕婦不得服用,不得與茶一起服用。”此為土法提煉下的估算值,切勿模仿)
薛神醫提筆記下劑量和炮製之法,抱拳問道:“先生,那老朽帶著弟子和幫工們一起開幹,這些日子便將黃連全部炮製好。”
吳夢點點頭道:“薛神醫,世間並無此等藥物,是否有效或是有毒還得試用,切切不可外洩。”
薛神醫連道不敢,帶著眾弟子和幫工們去幹活了。
丁睿疑惑的問道:“師父,此藥為何不廣傳天下,也可澤被蒼生。”
吳夢道:“睿哥兒,此藥還得經過動物試吃無毒,再經過醫治少量病患腹瀉的試驗,方能大量使用,況且天下庸醫甚多,倘若使用不當,怕是會出人命。”
吳夢迴到屋內,想了想村裡只有七八名木匠,不能全部帶走,他修書一封給了周良史,在周家船場招募二十名木匠,待打造海船不缺人手時派來吳山學堂培訓。
至於鐵匠,王鐵匠的兒子王二郎和幾個徒弟已經報名前去,但鍊鐵還得招募正規的鐵場工匠,此事只能待林貴平去解決。
藥物弄妥,接下來就是糧食和運輸,婁江的江面被海潮侵蝕,江面愈來愈窄,不經疏通無法行三百石以上的大船,現在陽澄湖開挖還未批覆,但婁江疏通應是可以先行。
蘇州衙門知事廳,孫冕正在與一位紅袍微須的官人品茶細談。
孫冕放下茶盞,捋了捋鬍鬚說道:“公信,朝廷遲遲不發批文,蘇州的水利便無法動工,著實頭痛。”
這位紅袍官人是江淮制置發運副使張綸,他對水利一事頗為在行。
張綸看過孫冕的治水之法,從內心來講他是支援的,只有如此才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否則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政事堂不批覆他也毫無辦法。
張綸道:“孫知州,那大湖能否開挖還得等朝廷批覆,可疏通五湖必須先行,這可是朝廷去歲就下令的。”
孫冕微微頷首,靜心思考怎生調派人手,門外的書吏進來叉手行禮道:“知州,吳山學堂的吳先生捎來口信,言道若是陽澄湖無法開挖,能否先將婁江疏通,這樣既可保證出海的水運,也可免遭雨季的水患。”
張綸笑道:“知州,你看這吳先生的口信來的倒是真巧,婁江也算是五湖的範圍所在。”
孫冕抱拳道:“公信所言極是,那老夫就先徵發民夫和廂軍疏通婁江。”
知州一聲令下,此時春耕已畢,勞力閒置,經過這兩年差役的改制,減少了盤剝的環節,百姓們對官府的徭役已經不再反感,何況這婁江治水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
一時之間大量民夫、民船進入婁江撈取淤泥,這下把丁府管家忠伯樂壞了,他帶著人馬天天去江邊拖淤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