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笑道:“自我朝太祖設定登聞鼓,便是欲聽到天下百姓間不平之事,藉以監督百官,且《宋刑統》不少條款許百姓以民告官,如何說百姓無監督之權力。”
“何況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吳夢接著補充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智慧和尚喝彩道:“妙妙妙,好一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昕頌此言甚妙,吳先生請接著說。”
林貴平更糊塗了,連忙問道:“昕頌兄剛才說道大宋律法也得靠人執行,倘若朝廷或是地方上官官相護,又怎能保證百姓有監督之權?”
吳夢卻賣起了關子,說道:“待去了臺灣島後,某自會與諸位細說方略,我等也可在臺灣島上嘗試一番。”
丁睿眨巴著眼睛努力思考,這些內容對於九歲的孩童來說真是很難理解,他只能憑藉超常的記憶力牢牢記住師父所說的言論,且待以後去融會貫通。
吳夢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鄭重說道:“此事便是某家為何去臺灣的主因,我等既已決定前去臺灣墾殖,當以新制度、新思維來建設此地,故臺灣當為一特區。”
林貴平自喝了一杯酒,納悶的問道:“昕頌兄,何謂特區?”
吳夢道:“特區便是採用全新體系的地界,也稱之為試點,如若特區十數年之後情況遠好於大宋本土,證明特區之制度方略可行,當培訓大宋官員熟知新的方略,再逐步推行於大宋天下。
倘若此方略並非良法,其亂也僅限於臺灣一島,斷不致影響大宋江山社稷。”
智慧和尚搖頭道:“此事光有特區不行,大宋官家和政事堂不鼎力支援,只怕會被判為亂黨。”
吳夢笑道:“當今太子聽聞年幼聰慧,天性仁慈,正是年少造就之時。待到了臺灣之後,開啟寶箱,內有不少桃園太平盛世的書籍,須找一得力之人,將書籍學識授予太子。”
林貴平哈哈大笑說道:“不滿昕頌兄,此事張財神早已著手,吳山學堂的數算之法和格物學早已在太子案頭,宮裡也做了一搜蒸汽船呈給了太子,聽聞太子興致極高,現已在孜孜不倦的偷偷攻讀。”
吳夢微曬道:“張財神那廝頗不地道,此事光明正大與我明說不就是了,何必偷偷摸摸,太子只學這些尚且不夠,還須學習經世致用之術方可。”
智慧和尚道:“吳先生,太子只是其一,其二是如何讓政事堂的相公和朝中大臣接受格物之學?”
吳夢搖頭道:“政事堂的相公們年紀已大,思維固化,斷斷不會接受我等琢磨出來的方略。
且實施此方略實質為一場變法,自古變法者從無好下場,遠有商鞅、近如桑弘羊都是身首異處。故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只可逐步演變。
我等還是得從學子著手,須招募天下優秀學子,至臺灣聽講,大宋未來之變遷,當著落在這些學子身上。”
智慧和尚納悶的說道:“貧僧這些弟子不行麼,他們一樣可去考貢舉。”
吳夢搖頭笑道:“建設臺灣需要大量格物人才,光靠我等三人加上睿哥兒夠麼?即便算上你那三十幾個弟子只怕還是嫌少。
所以還是得從大宋各地書院找來優秀學子,只要能接受格物學的,攜家帶口都予以歡迎。憑藉寶箱裡的機械和書籍,意欲賺取錢財那是舉手之勞,不必愁銀錢一事。”
林貴平道:“今日聽得吳先生之言,彷彿在天上開啟了一扇窗子,我等得以窺視那桃源盛景的一角,當真是可喜可賀。”
吳夢道:“林掌櫃,你可別恭維某家,某還有一事,既然你有官府身份,那是否能調集一隊精銳廂軍上島。”
林貴平又喝了一杯酒,擦擦嘴巴說道:“這是自然,此事已上報,只要朝廷下旨,呼叫的可不是廂軍,而是東京城皇城司精銳禁軍,去到臺灣島後再改為臺灣廂軍,以便遮人耳目。”
他心道這還用你吳大先生來說,某家早就安排妥當,張財神都已經進京稟報一切。
吳夢笑著揶揄道:“看來林大官人在朝廷裡官位不小,不知是個幾品官?”
林貴平尷尬的端起酒杯道:“不說這個,來來來,喝酒喝酒。”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