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九年的冬天雖然不算很冷,可蘇州這個江南水鄉卻有一股陰寒之氣。
在長江中下游地帶,冬日裡霏霏細雨飄蕩,寒風中夾著潮氣直刺到骨子裡。
到了十一月底之後的天氣愈發陰冷,吳夢這個長期呆在南方的後世人對蘇州的陰冷極為不適應,且自穿越後身體也是每況愈下,他裹著絲綿填充的錦袍還冷的直打哆嗦。
丁睿看到自家師父如此怕冷,便讓家僕上了炭火,屋子裡是暖和多了,可那刺鼻的炭味又引發了他的陳年舊病過敏性鼻炎,噴嚏一個接著一個,宛若天上打雷。
吳夢只好令人將炭盆拿了出去,一大早裹著絲棉被坐在輪椅上哀嘆,蘇州的冬天太難熬了。
吳夢正在悲哀人生,忽然間靈光一閃,他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腦袋,枉為穿越者,怎麼忘記了蜂窩煤爐。
煤爐子可是最好搞的工業產品,嗯,吩咐丁睿去弄個煤球爐再裝上煙道,不就解決問題了。
何況蜂窩煤爐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卻是當下百姓取暖做飯和減少植被砍伐最好的解決方式。
翌日正午後,丁睿方來到吳夢處進學,吳夢笑道:“睿哥兒,今日裡卻是不教算術,教烤火。”
丁睿不解其意,撓了撓小腦袋道:“烤火不就是燒炭麼,這有甚不會的。”小臉上滿是不服氣。
吳夢笑笑:“師傅教你的不是燒木炭,是燒石炭,且無炭毒,莫急,待為師畫出圖來,一一講解。”
他拿出鵝毛筆,找根針清除裡面殘留的墨汁,這墨汁其實不適合鵝毛筆,經常淤結在筆管內,只是湊合著用。
吳夢在一張白紙上將蜂窩煤爐和煙囪的外形、內襯一一畫了出來,邊畫邊給他講解,然後標上尺寸?
丁睿仔細的看了看圖紙,指著圖紙上不明白的就問,吳夢耐心解答,直到丁睿搞清楚。
其實吳夢原本是可以找丁大勝或者管家忠伯來做,不必為難這個六、七歲的孩童。
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鍛鍊丁睿的三維空間想象力,為之後的機械製圖教學打下基礎。
雖然短時期內烤不上煤爐,但他也不急,大不了冷上幾天,培養出一個接班人才是當務之急,就算是拔苗助長也顧不得了。
小丁睿拿著畫好的圖紙來到後院父母的房間,一眼瞅去只有母親在廳堂內,便問道:“娘,爹爹呢?”
“睿兒,你不在吳先生那處學算術,找你爹爹作甚。”林氏詫異的問道。
“師父要打造個爐子,還說此物甚是賺錢,我找爹爹看看。”丁睿細聲細氣的說道。
“你爹爹在書房,去吧。”林氏打發兒子走後,嘀嘀咕咕道:“莫非真的是賺錢的好物,等下得好好看看。”
他走到父親的書房,書房自己的大兄和爹爹不知道在商量什麼。
丁睿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丁大勝瞅著他問道:“睿兒,你不好生學算術,到爹爹這裡來作甚?”
“師父說要打造個爐子,還說這爐子是個賺錢的好物,便拿來與爹爹一觀。”丁睿遞上圖紙。
丁大勝看了半天也未看明白,順手把圖紙遞給丁進寶道:“大郎看看此物有何用。”
丁睿趕緊上前將爐子的構造一一說明,丁大勝詫異道:“如此說來此爐每日只需三、四塊石炭,還是用碎石炭混合黃泥製作?”
丁睿點了點小腦袋,丁進寶抱拳道:“爹爹,真如睿哥兒所言,這爐子可是好物,一日燒三、四塊石炭,即可做飯又可取暖,比柴禾可是節省甚多,不愁無人要,真是個好生意。”
“既然如此,睿哥兒明日便隨我去鐵匠鋪一趟。”丁大勝頷首道。
翌日,丁大勝吩咐丁進寶去找林貴平,一起到蘇州城內購些石炭回來,此時的煤並不稱為煤,而是叫石炭,基本上是鍊鐵和大型爐灶使用,家用都是燒柴。
他便帶著丁睿出門去了市集,小山搖著尾巴跟在身後就出去了,可憐的攆山犬自從丁睿學算術起很少出門,一直在丁家當著乖乖的看門狗。
兩人來到市集的鐵匠鋪,丁大勝將圖紙給了鋪子裡的王鐵匠,此時的大宋鐵料缺乏,一斤鐵要賣上二十文,可謂相當之貴。
匠人仔細看過說道:員外,小人從未打造過此類物件,可否賜教。“
丁睿上前對著示意圖仔細講解這爐子的構造,王鐵匠指著上面標的尺寸問道:“睿哥兒,圖樣上的毫米、厘米是何意?”
丁睿傻眼了,他自然是知道怎麼回事,可不知道和宋代尺、寸這些單位的換算,沒奈何又回來找吳夢,小山也在後面跟進跟出。
換算尺寸可費了吳夢老鼻子勁了,他同樣是回憶了良久,拿著紙筆算了好一會才換算出來大宋的尺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