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卻是單名,一週歲時會喊爹孃、哥姐,走路也算穩當。
無名老和尚為丁睿取名後,週歲時上門又給丁睿唸了半個時辰的經文。
小丁睿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直盯著和尚蒼老的面容,居然老老實實的聽著,既不哭也不鬧,臉上一副好奇的神情。
後來抓周,小丁睿可不像別的孩子那般怕生,在一眾鄉鄰的目光裡,他睜著圓圓的眼睛看了看四周,咧開嘴巴笑著,邁著小腿跌跌撞撞走向對面的氈子。
小丁睿搖晃著小腦袋看了看羅列的盞盞果木、書籍、飲食、官誥、筆硯、算籌、經卷針線等等應用之物。
他肥肥的小手先把書擁入懷內,然後一屁股坐在氈子上,左手拿起了官誥、右手拎起了算籌,兩手搖晃,看著眾人咯咯直笑。
無名老和尚慈祥的笑了,雙手合什直念“阿彌陀佛”。
丁大勝高興抱起丁睿轉了個大圈,在他臉上狠狠親了幾下道:“我兒日後定會做高官,大有出息。”
丁睿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俗的天賦,三歲後每日跟在二兄身後學念唐詩,凡是見到不明白的物什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要是看到大人回答不出來,小傢伙就說:“我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就會知道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歲月一日日過去,他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頑皮。天天往外面跑,跟著村裡的大孩子追雞攆狗,抓鳥摸魚。
四歲時丁大勝牽回來一條攆山犬,丁睿給它取名叫小山,時不時牽著狗漫山遍野去抓野雞野兔,四處撒野,身上的衣服經常被撕扯的千瘡百孔。
…………
卻說小丁睿隨著母親回到了家,剛推門跨過門檻,瘦瘦身材一臉書卷氣的丁進文嚷道:“三郎,你跑哪裡去了,剛娘說若是我把你弄丟了,就把我送上山喂野狼,下回不帶你出去了。”
丁睿聞言,委屈的說道:“二兄,我看見一隻野雞便去抓,喊你你沒應,瞧,野雞抓到了,有雞湯喝了。”
丁進文到底是小孩心性,聽見抓到野雞,扭頭一看這野雞正被攆山犬在嘴裡叼著,立時大樂起來。
他跑過去從狗嘴裡抓過野雞,一手晃著野雞,一手拍著丁睿的肩膀連連稱呼三郎厲害。
父親丁大勝從廂房裡走了出來,板著臉斥道:“二郎別咋咋呼呼的,將野雞交於忠伯收拾,三郎日後不要頑皮,自去換了衣裳,與二郎一起來書房。”
丁進文聞言吐了吐舌頭,兄弟倆對視了一眼,不知道父親要二人去書房何意。
丁睿卻是長長的出了口氣,看來爹孃不會因為自己貪玩而行責罰了。
丁大勝坐在書房的太師椅上,滿意的看著兩個小子,兩個孩子雖然都有些頑皮,卻從不惹是生非,更不會因為家中富有而欺凌弱小,歧視村民。
“三郎,你已七歲古人算虛歲),應該去蒙學了,爹爹早幾日便與你說過,你明日便與二郎同去。”丁大勝笑呵呵的說道。
丁睿舉著胖胖的小手撓了撓後腦勺,臉上泛著苦色:“爹爹,不蒙學行麼......,爹爹和二兄不是經常教我唐詩、算術,在家學不也一樣。”
丁進文蒙學時,手心經常在學堂被夫子打的腫起老高,丁睿可是親眼所見。
然而丁進文回到家後父母非但不安慰,還要嚴厲叱問,丁進文腫著的手心連碗都拿不穩,邊低聲抽泣邊和著淚水咽飯,丁氏夫婦彷彿沒瞧見似的。
故丁睿對學堂心生恐懼,不太情願前去蒙學。
話音未落就被丁大勝打斷了:“三郎,不讀書那是絕對不可,這讀書乃我大宋朝第一齣路,三郎務必前去。為父只望你蒙學習得識文斷字,精深學問自有楓橋寺高僧相授。”
頓了頓又道:“為父要訂下祖訓,凡我丁氏子孫,日後必定要讀書,未取功名前,只有兩種死法,要麼死在學堂裡,要麼死在去學堂的路上。”
丁進文和丁睿聽後雙雙對望一眼,不禁汗流浹背。
丁大勝前些年上過楓橋寺,想請無名老僧把二郎、三郎都收為徒孫,可無名老僧婉拒了,他告訴丁大勝,二郎自有機緣,將來必定出仕,讓他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