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瑜,快把尖頭釺子給我。”
蕭澤抬頭喊道,蔣芊瑜很快就找來他口中的釺子遞給了他。
“能不能出水就看你了。”
蕭澤望著手裡又粗又長的尖頭釺子口中呢喃一聲後,狠狠的往地上一插,這一插就是十幾公分,虎口發麻的同時地下水幾乎在一瞬間淹沒了他的腳踝。
“哇!”沈珞寧在井口驚歎一聲。
畢竟是淺水井,水壓不是很高。
蕭澤輕鬆的爬出了水井,靜靜望著地下水湧到距離井口二十公分的位置,擦掉額頭上的汗水露出了笑意。
這下種植作物就不缺水了。
蕭澤為了挖這個井用了一天時間,躺在床上都感覺自己持續用力過猛導致肌肉有些痠痛了。
四月十五日。
蕭澤並沒有種植作物的經驗。
但他小時候回到蕭家村的蕭家祠堂祭拜先祖靈位時看到過很多有錢但不願離開蕭家村仍舊以種地自給自足為樂的蕭家村民種植作物,閒來無事時他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影片和資料。
種植作物總是需要嘗試的嘛。
古人不也是一步步走到現在。
蕭澤有基礎的理論知識就行。
他先前已經在木屋旁圍出了大量的柵欄圈地,附近幾百平米都算院子。
蕭澤就打算在院子裡種植作物。
如果以後在平原找到小麥和水稻,他打算再進一步的退林還耕,野生水稻肯定要比野生小麥常見一些,能有水稻他也不準備再種植小麥了。
蕭澤利用鐵鍁、鐵耙、鋤頭等工具成功給院子裡的泥土翻地鬆土後,最先選擇種植的就是大蒜,在這座島上種植作物的唯一好處就是不需要選擇時間。
畢竟三月到十一月的氣候差不多,蕭澤想什麼時候種就什麼時候種。
等冬天儲存來年的種子就行。
野生作物的適應力極強。
所以蕭澤也不用特意在發苗期間和寒冬臘月覆蓋地膜什麼的。
哪怕真的凍死他也不在乎。
反正他又不是用於種植販賣。
蕭澤選擇了一批優質飽滿的蒜瓣,每隔一段距離就埋入土壤中一粒,覆蓋大約兩到三厘米的土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播種的大蒜生長週期大概三個月左右,如果是秋天播種的大蒜,生長週期足足要大半年。
但蕭澤可等不了那麼久。
所以他冬天只想做一條鹹魚。
春天動物播種,他也播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