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斯凱沒聽懂他的話。
“沒什麼,就是感嘆一下。出去吧,張明還在等著。”
回到會議室,張明正翻看著桌上的資料,聽到開門的聲音,他抬起頭,微微挑起嘴角問:“前段時間的文件整理工作忙完了?”
“咳咳。”想起上次在電話裡撒的謊,科爾森有點尷尬的咳嗽了兩聲,解釋說:“那是局長的意思。”
張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深究,把手裡的紙質資料歸攏整齊,放在桌上,推到科爾森面前。
“這裡面的內容,我只是大概看了一些基礎案情,後面的核心情報和分析我沒有碰。”
張明和斯凱的目光同時看向科爾森。
如果他把檔案再推給張明,就是正式邀請張明加入;如果他收回檔案,張明就會離開,用自己的方式去查這個案子。
換成其他的事件,張明可能也就放棄了,交給神盾局全權負責,但這裡面涉及到智械犯罪,他就不得不提防奧創的出現。
就算託尼沒有製造奧創,那外星人呢?又或者某個邪惡科學家?
科爾森看了眼面前的資料,拿起它,然後丟到了一旁。
“別看這些廢紙了。”他拉過一面白板,擰開筆。“我直接跟你講一下當前的情況。”
智慧機械人開始大範圍普及後,隨著擁有人群的增加,各式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
最開始是智械對主人的命令理解有誤,導致差點發生燃氣事故,後來又有人暴力攻擊智械,結果不小心傷到了自己就像某個差點把自己丁丁搞炸了的傢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這裡,還只能歸類為‘事故’而不是‘案情’。就算是沒有智械,汽車、手機、微波爐,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裝置,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受傷、死亡的案例也有很多,沒什麼值得稀奇的。但是。”
科爾森拿起一張照片,貼在白板上。
“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真正的機密了。”
“在二十一天前,在美國的底特律,發生了第一起記錄在案的智械主動傷人事件,智械的主人身中三十二刀,死在了自家的浴缸中。”
“兇手呢?”
把一個機械人叫做“兇手”有點古怪,但張明實在想不出別的稱呼了。
因為智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處理一些重物,所以科技公司在設計生產時,把智械的力量係數調整為了普通成年男子的一點五到兩倍左右,便於提高它們的工作效率。
這種力量,還握著刀,殺一個人最多兩到三刀就夠了,屍體上卻有三十二處創傷,說明即便是被害人已經死了,智械還在不斷的把刀刃刺進屍體中。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仇恨”、“瘋子”之類,不應該出現在智械身上的情緒。
“兇手至今還未找到。”科爾森說,“智械內部的追蹤器被弄壞了,它只需要換一個仿生面板,然後躲在某個角落就能一直藏下去。”
畢竟智械沒有吃飯、喝水、休息的需求,能夠真正做到與外界完全斷開聯絡。
“我記得機械人有三大定律。”張明說。
機械人三大定律最早是出自《我,機器人》這部小說中,作者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艾薩克·阿西莫夫。
三大定律分別是: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