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了一輛車,晃悠悠開出倫敦市區的張明,並不知道送他過來的飛行員已經不幸遇害。
行駛了接近一個半小時,現在是清晨7點鐘,如果是在紐約,現在太陽應該升起,早春暖洋洋的風吹在身上,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愜意。
可在倫敦這個地方,張明沒有感到絲毫的溫暖,到處都是朦朧的霧水,時間久了鼻子和喉嚨很不舒服,手指冰涼,衣服似乎都變得潮溼。
透過車窗,隱隱約約能瞧見天空中淡淡的光輪。
那就是太陽。
倫敦是世界著名的“霧都”。
英國較早的進行了工業革命,獲得了超越那個時代的生產力同時,他們也付出了環境的代價。
那時候的人根本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大量的工廠、家庭使用煤炭,每天都要釋放出無數的煙霧。這些濃煙再加上倫敦本身就容易起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導致這座城市徹底被濃霧籠罩。
普通人缺乏環境意識,資本家、政府貪圖利益,沒人去控制倫敦的濃霧,最終慘劇發生了——
1952年12月,長期積壓不散的濃霧令4000餘人喪命。
這就是“倫敦煙霧事件”。
張明開啟遠光燈,刺眼的燈光,只能勉強射穿不到兩米的距離,再往外,就是一片灰濛濛的白霧。
“剛才在市區裡還好,怎麼越往郊區走,霧就越大?”
好在張明還有第三視角攝像頭,他調整到熱成像模式,繼續按照地圖行駛。
這是一條寂靜的行程,道路兩邊是高聳的樹木,漆黑的樹杈偶爾從濃霧中伸出,就像一雙雙瘦削、畸形的手臂。
“吱——”
張明踩下剎車,汽車沿著潮溼的馬路滑行了近半米才停下來,面前是一扇近三米高的門。
門上長滿了爬山虎、青苔,看得出來有段時間沒人打理,透過鐵門欄杆的縫隙,能看到古堡尖尖的屋頂,影影綽綽,就像一個不斷扭動的毒蛇。
外面鐵門鎖住了,張明翻牆跳進去,來到古堡前,推開了門,老舊的門軸發出難聽的吱嘎吱嘎聲,就像是魔鬼的尖笑。
“還真是恐怖片啊。”
張明吐槽一句,走了進去。
可能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比起英式的古堡,張明更喜歡中式的四合院,大老遠住郊區有什麼意思,鄰里街坊沒事見面串門,熱熱鬧鬧,才叫生活。
古堡內部設計帶有十足的年代感,牆上掛著一幅幅油畫,地毯、吊燈這些物件的小細節中,就能看出這個家族的歷史。
張明甚至還看到了一副銀白色的中世紀盔甲。
來到二樓,悠長的廊道上,用白色粉筆畫著兩個人形,這是警方留下的屍體痕跡固定線,用來表明屍體被發現時的位置。
張明手裡有完整的屍檢報告,死亡的兩個人是迪奧家的女僕,她們被發現時,臉上還帶著詭異的笑容,更奇怪的是,她們變成了兩具石像。
法醫試著去解刨,最終只得到了一地的混著鮮血、內臟的碎石。
警方也懷疑過,會不會是人造的石像,但不論是從創作如此逼真石像的技術難度,還是實驗室分析血液、內臟的結果,都能得出,這兩具石像真的曾是活人!
“石化的能力……魔法還是超能力?”
張明邁過屍體的白線,繼續移動,精神高度集中,隨時準備應對突如其來的攻擊。
探索古堡比他想象的還要花時間,等把所有房間都看完,用了近一個小時。但除了外面的霧更濃了,天更黑了之外,什麼變化都沒有。
“喂,有人嗎?”
張明喊了幾嗓子,聲音在空檔的城堡內不斷迴盪。
沒有人回應他。
來之前,張明特意用點痣效果換了張臉,還舉著手機不斷拍來拍去,看起來就和普通的,喜歡來這種恐怖城堡探險的英國人一樣。
如果襲擊娜塔莎,殺死女僕的傢伙真的藏在這,看到這樣的張明,很大機率會出手。
看來真的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