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結束了,可是小校場上當天那三萬顆人頭還是觸動著所有人的心,最後變為一個傳說,挑起了一家又一家茶餘飯後的話題。最終大明的每一個家庭幾乎都在傳唱著那日的皇上猶如天神一般的威風,大明的鐵軍猶如天兵一樣雄壯無敵。大明軍人被老人們自豪著、被婦女們崇拜著、被孩童們模仿著。從山中、田間再到州縣城市,成年男子爭相入伍,各地團練鄉勇數月內就增加了五十萬人。雖然山西、河南、甚至南直隸都還在繼續戰鬥著,但是大明人的勇氣此刻已經回來了。
雖然遠在西北的劉文秀、馬進忠和秦翼明等人,以及暫時還沒離開河南南陽府換防潼關的李定國沒有參加這次受閱,但是南京的收復還是會提升遠在河南和山西作戰的明軍們高漲中計程車氣。只是最先冷靜下來的朱四知道,明軍在南京的勝利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優勢被利用到了極致而已,可山西的局勢對於明軍來說卻兇險異常,在這一點上雙方也許都能看到。可是明軍要想在南京一帶取得戰果就必須多路出擊,調動得清軍首尾不能相顧。在河南牽制住濟爾哈朗,進攻山西太原也是為了調動清軍的主力。至於到時候清軍的主力真的來了,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此時想以西北的明軍贏得對多爾袞和阿濟格清軍兩個重兵集團的勝利幾乎沒有可能。
不過朱四隻要一有機會,還是會對清軍咬上一口,但是在同等的機會之下,他更需要記住如何保護自己。野戰中,明軍依然缺乏足夠的騎兵,雖然此時明軍的騎兵數量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和朝代相比起來也算是實力靠前的了。但是沒有辦法,明軍當前面對的這個北方民族的騎兵數量和戰鬥力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朱四隻有一面透過各種渠道增加戰馬的數量,一面訓練明軍的騎兵能夠掌握更多可以有效剋制滿洲騎兵的戰略戰術。
好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大明有敵人,大清的敵人同樣也不少。尤其是漠北蒙古諸部並不是因為崇拜強權而對大清臣服,此時也還有些蒙古貴族並沒有完全對大清低頭,蒙古喀爾喀部的二楚虎爾就是個例子。而且北方民族的最大敵人一直以來都是其他的北方民族。曾經大蒙古帝國的驕傲,蒙古人難道會忘記嗎,他們怎麼會甘心受曾經的手下敗將——女真人驅使?
雖然在不久前大明朝還是風雨飄搖的,但是暗地裡用蒙古人急需的物品或是金銀交易些戰馬,蒙古人是不會拒絕的。只要價錢夠高、風險夠低,而且價錢對於目前大明的國力來說即使高些也是負擔的起的。江南諸省本就物產豐饒,朝廷又在數年前開放了海禁,鼓勵海上貿易,只此海上貿易一項去年的歲入就是200萬兩。還不要提南京等地徹查前士大夫通敵叛國時抄家得來的數百萬兩黃金和千萬餘兩白銀等臨時性財政收入。
崇禎被東林黨人忽悠的取消了江南監稅,導致內帑入不敷出;朱四雖然也沒有利用太監去管理絲綢、鹽鐵稅賦,不過他有候性的西印度公司啊!且他卻痛殺黨人,將黨人的不義之財收入自己的內帑,這使得他如今更有錢了。再說大明的國庫如今比起崇禎年間,也是充盈了太多,用這些錢不但能透過陝西的黑市邊貿每年都能購得數千匹優良的戰馬,快速增加著騎兵的數量。朱四這數年來還在澳門等南部沿海各地重金張榜招募了接近3000名歐洲人,並組建起了一支僱傭軍。如今明軍除了南北御營騎兵擁有十萬人馬,雖沒有做到每名騎士兩到三匹戰馬,可備用馬匹竟然也還有匹之多。大明水師的力量清軍已經領教過了,將來在適當的時間裡,朱四還會讓那些歐洲僱傭軍出現在他們該出現的地方。
如果說軍隊數量的優勢還不能直接變成戰場上的主動權,那麼國家的財政收入的巨大優勢也許會更加直觀一些吧。如今的大明與大清的建軍制度都是一樣的,屬於義務兵役制。預備部隊平時為民、戰時為軍;常備軍根據各自組建的歷史原因,所以所發的軍餉數額並不相同。但是此時清軍僅僅是依靠遼東、北直隸、山東三地供給的。明軍則擁有鉅額的海上貿易收入和陝、川、滇、貴、桂、粵、贛、浙、閩、湖廣共十省的錢糧賦稅。雙方此時還正在爭奪著的山西、河南、南直隸三地的稅收就不要考慮了。因為那幾個省份勢力邊界交錯,又時常變化,得到稅收基本靠誰搶在前面。可是真要就這幾省來比較,大明也是有優勢的。
連年的征戰使得清軍加重了各省的賦稅,阿濟格大軍、濟爾哈朗大軍、孟喬芳和李國翰大軍、多爾袞大軍四個方面總兵力共人,其中有半數以上是騎兵。與元朝末年不同,清軍在關內又沒有什麼草場可供清軍的戰馬放牧。飼料幾乎完全靠人工運輸提供,而戰馬的食量豈是人的食量可比?這巨大的耗費僅僅以清軍此時控制的疆域來供應,可以說是花錢如流水啊,糧草消耗更是如同流水。
朝廷會自掏腰包嗎?就算清廷想自掏腰包,他們又真的有這麼多的錢糧嗎?到頭來,還不是苦了百姓?若不是因為苛捐雜稅這個導火索,西北數省當初怎麼會大面積起義?如今的清軍早已是聲名狼藉,清廷承諾的永不加賦已經變成了一個笑話,可地方上的百姓卻在流淚,甚至流血。清廷在有重兵彈壓的地區還可以控制住局面,可是有明軍出沒的地區就不一樣了。
這兩年來,大清的經濟每況愈下,百姓不堪重負,朝廷中的派系爭鬥也只是暫時平息了而已,這些因素都讓多爾袞無法再耐心等待著將這場戰爭耗到最後了。他要儘快的在中原取得勝利,只有穩定住局勢後將大量的騎兵部隊調回草原去修整,才不會使國家的財政出現崩潰,才能暫時穩定住大清的經濟局面。
多爾袞把用目標戰場選擇在了山西,在這個戰場上,可以發揮清軍的騎兵野戰優勢,這個戰場他多爾袞還剛剛勝利過,雖然也是慘勝,但是姜鑲的下場畢竟更慘。眼看著疆域慢慢的在一點一點的縮小,可明軍卻越來越強,多爾袞的信心和他的耐心一樣都消失的很快。他需要一場有把握的勝利,而且這場勝利最好是可以一次吃掉明軍的一支主力。
喜歡南明偉業請大家收藏:()南明偉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