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失守後,坊間流傳了這樣的一個說法,說是當時處在重圍之中的孫傳庭畏死,於潼關大戰中遁逃了。然後就因為戰後並未發現他的屍體,所以孫督師的後人沒有得到崇禎的封賞。我想說得不是孫傳庭到底有沒有戰死的問題,我要說的是他本應得到的封賞。
不管孫傳庭最後的一敗需不需要原諒,有功績的人就該賞。如果不是崇禎一再催逼,傳庭不可能兵敗潼關,愚蠢至極的崇禎到此時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於傳庭的戰敗,更沒有一絲的自責。而且對於這位殺掉了起義軍最大頭目高迎祥的大明督師,最後竟然連一個交代都沒有,沒有封賞就等於沒有承認傳庭的功績,這就是崇禎。
當年盧象升兵敗,戰死於鉅鹿後,也是有如此的經歷。由於楊嗣昌的阻撓,直至楊嗣昌兵敗畏罪自殺後,方才對盧象升有了‘忠烈’的追封諡號。不論他們是否真的有錯,然而死者為大,更何況他們曾經都忠心的為你戰鬥過呢?而且都是為國捐軀了的烈士,憑什麼因為你的喜惡就要剝奪他們的一切?你又是否真的夠資格去剝奪?
前三次的潼關大戰,李錦都有參加,第一次的南塬戰敗後逃到商洛山的十八騎中也有他一個。第三次潼關大戰時的李錦,更是最主要的攻擊部隊的指揮官,潼關東門就是他當時填滿了城壕才攻破的。而明軍東城的守將,指揮僉事李繼祖就是被這位人稱‘一隻虎’的李過,一刀化作兩斷的。
李錦麾下的老兵們也一定不會忘記這座曾經血紅的城市;還有永遠留在了這裡的,他們的戰友們。如今這些老兵們哪怕閉上眼睛,都應該知道這裡的路該怎麼去走吧。更有他們曾經的敵人,潼關的軍戶們如今同他們背靠著背、肩並著肩。
這樣的戰事根本談不上精彩,清軍幾乎是在瞬間便被四面襲來的各種兵器,各種力量擊得粉碎,幾乎毫無還手的餘地。他們走到哪裡就會死到哪裡,到處都是想要把他們撕碎了的明軍和潼關軍戶。房簷的上面,院牆的另一頭,木門的背後,到處都是能夠讓他們死亡的殺手,讓他們如過街老鼠,無處遁形。
清軍守將佟透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並沒有吶喊,他好像卻在低沉的唸誦著什麼,也許應是一段佛經吧。不過筆者更希望他此時唱唸這樣的半闕杜甫詩,因為孤立無援,所以佟透們的死一定有遺憾,所以即使是此詩被尊為盛唐五律之首,此時此景也理應殘缺著......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誰來幫幫我呀?這應該是他曾想說的,然而在絕望過後,剩下的也許只有憑軒涕泗流了。潼關清軍此時的孤立無援,恰似一葉於萬千江河匯聚中沉淪的孤舟,在一支撐杆下、一抹夕陽中,走完了他們的一世人間。
李錦的主力並沒有來得及做些什麼,而潼關內的明軍軍戶們如今終於做了他們早就盼望做到的事情。至此潼關的清守軍自漢軍襄紅旗梅勒章京佟透以下,遼東漢軍2000人盡皆戰死。
而李錦呢?從前的他人稱‘一隻虎’,這一戰依然證明了這隻虎還是猶如當年那樣的勇不可當。先後兩次攻入了潼關,一次對明軍、一次對清軍,也使得他的故事又增添了多一分的色彩。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李自成是出了家的,當了和尚。民間也流傳著闖王沒有死的傳說,其實這些傳說更多的指向應該是李錦——原名李過的故事,後被訛傳了。
歷史記載李錦於永曆三年死於軍中流行的傳染病。而根據新發現的大順政權檔案和李過李錦原名)撰寫的《傳燈雜錄》、《永昌大事紀》、《李過日記》、《永昌遺恨錄》、《九宮遺恨錄》、《南塬突圍大事記》、《西樓雄夢》、《皇城驚夢》、《閒閒隨筆——主上征戰年表》、《追記李巖之死》、《元帥誕生及黃龍立寨記》、《平江四十八寨圖》、《傳薪錄》、《鹿鳴洞太極圖說》、《讀史隨筆》、《聖祖公墓記》等數部著述,證實李過也就是李錦)並沒死,而是隱居於江西的修水縣、湖南平江縣與湖北通城縣三省交界的黃龍山當了道士,改名李繡,號黃龍真人。李錦真是一生武功錦繡、風骨錦繡、文章也是錦繡啊。他的著作,對後世研究大順軍的歷史提供了最為詳實的依據。
當年那段歷史中,這位看到南明已經迴天無望的李錦老同學,退隱江湖是再合理不過的了,他本來就不愛什麼大明,繼而棄武從文把起義軍那一大段歷史記錄了下來,留給後人評說。那麼在本書中他應該不會退隱了吧,朱四還等著給他封個伯爵兒呢。那麼作為半個文人的李錦就先謅一首詩渲染一下他的文學情懷吧。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好了,佔據了潼關,包圍了西安,明軍可謂將要大禍臨頭了,誒不對是快要雙喜臨門了。豈止是雙喜臨門啊,此時傅青主已經率領義軍接連佔領了山西河津縣,以及河津縣以西的黃河渡口龍門渡,還有龍門渡以西的陝西韓城縣。
劉體純也於不久後繞過西安圍城抵達了陝北,佔領了延安府,又一路向北吸收了陝西的義師王永強、王永鎮及這些義師所佔的延川縣和清澗縣,又與義師合兵拿下了綏德州吳堡縣並控制了吳堡川口黃河渡口的東岸。劉體純不但佔領了陝北,他的隊伍也從最初的一萬人由陝南打到了陝北,從此搖身一變,增加到了近18萬人馬。
馬三與劉體純等人的迅速壯大,依靠的就是大明這塊招牌。這歷史上陝西、山西的農民大起義涉及到了陝西的十個府——肅州府、蘭州府、寧夏府、平涼府、鳳翔府、臨洮府、延安府、西安府、商州府、漢中府。以及山西的五個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府、平陽府、潞安府,而且絕大多數的起義軍都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在造反。
那麼有明軍正規軍在的地方,自然就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西北大起義中的十五個府數十萬義軍的加入。所以在陝西的劉體純與山西的馬三能迅速擴大幾十倍的隊伍也就不足為奇了。
喜歡南明偉業請大家收藏:()南明偉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