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蛟的犧牲和抗爭,預示著這個時代大明英烈們的多少掙扎與無奈。有人說,歷史上的何騰蛟是個有些非議的人物,隆武帝的死以及反攻湖廣的失敗都和他有關,但是這兩件事可以說他都有理由這麼做,首先隆武帝的繼位不被他支援的理由是法統問題,隆武帝畢竟與大明皇族的嫡系血統疏遠,而此時比隆武帝更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還是有的。
而曾經何騰蛟命令郝永忠攻擊過陳友龍,也是因為陳友龍原本是劉承胤的部將,而且陳友龍還親自執行過劉承胤讓他俘殺何騰蛟家眷的命令。何騰蛟雖然有過一些人生的瑕疵,可他對大明王朝的忠心卻是矢志不渝的。湖廣的大軍閥左良玉反叛後,何騰蛟堅決不從,而後又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恢復了湖廣的局面,更是招降了大順軍全部的數十萬人馬,這些都幾乎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然而對於這份功勞,他從來沒有自居過,更是沒有在自己擁兵數十萬的時候選擇去割據一方。
如果沒有他,永曆皇帝在武岡時也肯定會被劉承胤殺害,南明就會提早滅亡十幾年。南明的滅亡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一人能力不濟的體現,南明朝廷有那麼多比他能力強的人物,滅亡的結果不是依然沒有被改變嗎?
甲申前後的大明,滿朝皆是些食古不化,自負自私且固執愚蠢之輩,心懷大義者少之又少。何騰蛟卻能在弘光皇帝誘捕崇禎帝太子朱慈烺後激烈上書,全力保護太子,滿朝文武敢於直言保全太子的唯他與黃得功兩人而已。他又可以在左良玉以保護太子為藉口,挑起內鬥時堅定立場不與其同流合汙,這樣一個從不擁兵自重,懂得分清矛盾重點,最後以死報國的人,我們需要怎麼給他什麼樣的評價呢?
也許何騰蛟是平庸的,但他更是偉大的,雖然他平庸,卻抱著必死之心敢於同天鬥、同地鬥,同那個時代最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的鬥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何騰蛟雖然沒能實現他人生的報復,但是他卻實現了對自己家國的諾言。何騰蛟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是民族英雄的偉大一生。
得知何騰蛟殉國的訊息後,留守的慈聖太后頒懿旨率領大明舉朝祭奠,湖廣各地百姓更是自發服喪。朱四正在跑路,身邊的朝臣又只是他為濟爾哈朗準備的祭禮,所以他已將朝中政事全部託付給了老孃,慈聖太后又追贈何老英雄為中湘王,諡號‘文烈’
。擢升其子何文端為僉都御史。
剛剛拿下兩城,濟爾哈朗便已經損失了近六萬大軍,除了讓他有些神經質之外,似乎令他整個人也蒼老了許多。可是他還必須支撐下去,戰場上惱人的形式也逼著他不得不走向更加容易征服的地域——吉安。
濟爾哈朗此刻才知道,當大清的鐵軍面對這個同仇敵愾的族群時,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如果當初他是由南昌出兵,在吉安到贛州方向對明軍進行側擊,背後插上,去踢明軍的屁股,會減少多少傷亡,而對於遠道而來的清軍來說,傷亡比補給線更加難以承受。
兵源一旦需要再次補充,整支大軍就得從新回到關外去休整和補齊,那樣一來就又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消耗。可是看著明軍的戰鬥力在一天天的壯大,他還能有多少個一年可以去消滅這支襁褓中的敵人?這讓他堅信,從吉安方向出發,向南偷襲廣東是目前唯一能夠減少損失,又可以戰勝明軍的好辦法。
濟爾哈朗甚至還這樣做了自我的安慰,如果在嶽州和長沙沒拿下之前,自己就貿然攻擊廣一東的話,明軍會發現他的意圖並迅速重新調整部署。而且明軍嶽州、長沙方向的兵力不但能去吉安切斷他的後方補給,更能直接進攻漢陽、漢口和武昌。
那可是清軍控制長江中上游以及整個中國西南部地區的神經中樞,一旦丟了、不但江南不保,連整個黃河以南都將再無寧日。所以此後要達成任何一種戰略計劃,都必須首先拿下嶽州和長沙。如此一來,嶽州和長沙兩戰所蒙受的損失慘重,就可以說得過去了。
濟爾哈朗還認定了一點,明軍在長沙至兩廣這條路線上的兵力越強大,防守的意志越是的堅決,才更能凸顯他接下來側翼包抄的大迂迴戰術的突然性和可行性。這樣的大迂迴,可是塞北各民族玩了一千多年的戰術了,他濟爾哈朗閉著眼睛都清楚下一招該走哪一步棋。
隊伍又重新開拔了,行軍途上的濟爾哈朗在反覆不斷的調整著自己的心態,冷靜和沉著的主帥才能為大軍帶來勝利。想要贏得戰爭就必須要承受得住犧牲,想當年松錦大戰之初,後金軍不也是犧牲了數個王爺、投降了好幾個貝勒?後金軍那巨大的傷亡甚至讓皇太極在迫不得已之下,把關外的滿蒙漢不論大小丁壯,所有能拉弓、會騎馬的男人都送上了戰場,皇太極就是準備魚死網破的。
可就在對杏山的一次偷襲中,明軍的輜重被清軍付之一炬?戰役也就因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十四萬大明的最後精銳不是被殺、就是被趕下大海里餵了魚,生者寥寥。有了這樣的戰例參照,他自然需要去發揚塞北民族背後捅刀子的優良傳統,腹黑什麼時候就成了明軍的專利了?
永曆三年正月二十日,清軍南征副帥尼堪為了掩護濟爾哈朗的大迂迴而留在湖廣繼續對明軍發起佯攻。他率領本部遼東滿漢軍人,以及智順王尚可喜9000人、恭順王孔有德7500人,共計人,火炮500門攻打長沙以南約400裡的衡州。
後方有吳三桂和馬國柱兩戰過後的殘兵共計3000人防守長沙和嶽州,掩護著補給線,而這3000士兵已經全部交由馬國柱統領了,吳三桂則帶領著關寧騎兵悄悄的跟隨濟爾哈朗去往了江西。另有耿仲明的4500人守在漢陽、漢口和武昌。
尼堪到了衡州以後,同濟爾哈朗一樣,他也採取了炮轟的辦法作為攻擊方案,而且接連的狂轟濫炸了衡州城五日。雖然是受命佯攻,可尼堪的氣焰依然囂張,而這時,濟爾哈朗的大軍主力卻偷偷的出現在吉安。王允才是極為守信諾的一個人,濟爾哈朗剛一來到,他就獻城投降了,並且王允才還被濟爾哈朗派往了贛州,讓他去嘗試送勸降信給馬進忠。
喜歡南明偉業請大家收藏:()南明偉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