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善言和蔡婆上山之時,任芸在家中也沒閒著。
既然要把紅薯上報給朝廷種植,那不得送些優質的紅薯來做種?
於是她便在地窖中開始挑選起了紅薯。
說是挑選,其實就是把自己種出來的那些紅薯,替換成了空間裡的優質大紅薯。
這就跟播種作物前都要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一樣,不僅能提高播種的成功率,長出壯苗和健康的苗,更能提高產量。
為了不讓人起疑,任芸還特地往上面抹了不少泥巴,看起來就跟竹筐裡從後山挖出來的那些差不多模樣。
任芸算了一下,根據自己之前育苗的情況來看,這種大個頭的紅薯,一個紅薯差不多能育出三十棵左右的苗。
一畝地可以種植至少三千株,也就是差不多一百個紅薯做種就行了。
任芸便按照這個數量給挑選了一筐紅薯出來。
但實際上,這些紅薯可不止能種一畝地,因為紅薯除了育苗栽種,還可以用藤曼扦插栽種。
如果朝廷那邊能發覺紅薯的藤曼扦插種植方法,那完全可以多種出幾畝紅薯來。
至於剩下的紅薯,任芸也照樣選出了好些個出來,留作來年自己這邊做種。
剩下的那些個頭小些的,就可以留著平日裡蒸著烤著吃了。
等挑完做種的紅薯,任芸又寫了一張紅薯觀察記錄,簡略提及了紅薯的一項重要種植方法,也就是起壟。
因為紅薯的根塊在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氧氣,故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起壟種植。
若是讓朝廷的人自己琢磨,估計也得種上幾輪才會發現。
不過這些方法也不好直接明寫,畢竟是“初次發現”,所以便成了觀察記錄。
比如經觀察發現,地勢高以及土質疏鬆的地方,相較地勢低及板結土壤長出的紅薯根塊大,故而可以考慮用疏鬆的土壤起壟種植。
至於其他的種植條件,就讓朝廷自己摸索去吧,左右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一切都準備妥當後,沒多久,便見蔡婆回來了。
林善言則是去了譚老爺子那邊。
任芸訊問蔡婆上山時的情況,蔡婆自然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訴了她。
得知紅薯的事沒有被看出端倪來,任芸不覺也是鬆了一口氣。
其實吧,就算看到什麼有人工種植的痕跡也沒事,反正自己咬死了不知情,也沒哪個會非往她身上扯。
不過另任芸沒想到的是,對於後山突然冒出的紅薯來源,蔡婆居然給她已經找好了合理的理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