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這個地方,是個陸軍喜愛而海軍詛咒的所在。
仁川位於半島中部,漢陽西南沿海。
在戰術上說,這裡絕對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浪差太大,港口環境不佳,海軍船隻很容易擱淺和觸礁。
但從戰略上來說,這裡是整個半島最適合登陸作戰的位置,沒有之一!
仁川外海有一大片散落的島嶼,名為德積群島。
這些星散島嶼的最深處才是仁川港。
從仁川上岸後,北方是富川、東方是後世的城南市、南邊則是重地水原,漢陽城就在仁川東北方向。
漢陽朝廷對沿海的關注目標向來都是靠近開城的江華島,他們在那裡設定了不少海防巡邏部隊和烽燧。
江華島在仁川外海的北方,在後世就是三八線的海上組成部分。
李怋和崔元尚都沒有對仁川多過關注,他們僅有的水師也被拉到了江華島對面的汶山港駐防。
如果汶山失守,漢陽朝廷會立即放棄漢陽南下慶尚南道,而崔元尚的部隊也會立即向東轉移,經太白山脈西邊山腳南下。
對於中原王師可能會採取的登陸作戰,李怋和崔元尚都做出了準備。
只是他們沒有料到帝國的胃口比他們想象的要大得多,都督府準備在仁川登陸,然後北上漢陽,把李怋往崔元尚所在的平壤方向驅趕。
其戰略意圖是要把李怋和他的大軍都消滅在半島中北部。
正武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海面上烏雲低沉,海風疾勁。
“大人,浪太大了!”
艦隊副官在提醒第一艦隊提督張名振。
“前去探路的小船,都被浪水捲了回來。”
張名振在戰前與都督府爭吵了很久,認為五月底不是個登陸的好日子,最好拖延到六月初,那時的水文條件會好上很多。
但是都督府或者說是皇帝否決了他的要求。
“那就上大船!”
戰前的爭論並不影響張名振在戰爭開始後的執行力,現在他的眼中只有仁川港!
惡劣的天氣中還帶著小雨,仁川港內的守軍根本就沒人出來巡視,幾個塔樓上的瞭望兵也根本不在崗位上。
誰會來仁川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港區內的浪又大了三分,幾個老軍擰著一壺濁酒躲進了營房,就著一碟子鹹菜美美的吃了起來。
至於他們的上官,早就跑到半掩門的相好那裡快活去了,誰會來管他們?
“啊~~~!”
一名老軍吧唧了一下嘴,彷彿自己喝的濁酒是瓊漿玉露。
“好酒啊~!”
“說起來,天底下最好的下酒菜,就是我們朝鮮的鹹菜了!”
“那是必須的,西邊帝國皇帝每年都要王上進貢很多去皇宮裡。”
“我聽說沒有我們的鹹菜,那皇帝都吃不下飯!”
有個老頭得意的摸摸鬍子,故意壓低了聲音對幾個同伴吹牛。
“知道為什麼上國要懲罰我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