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內閣的選擇,對於大部分官員和北京百姓而言無可厚非。
但龔鼎孳這段時間的宣傳也不是沒有效果,不少人也認為不能放棄那五十萬臣民,否則便是大明自絕於天下。
同窗、同年、同鄉之間為了各自的理念發生的爭吵,其激烈程度超過了任何時候。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守住了北京,才能延續大明的命脈。
而也有一些人認為就算守住了北京,也只是抱住了現在,而視幾十萬臣民不顧,大明將徹底失去未來。
張守言再次上書請戰,願破家輸財二十萬貫南下決戰。
太后重賞張守言家人,與內閣一起再次否決了張守言的上書,這一次就連魏藻德也站在了首輔這邊,只有李建泰保持中立態度。
保住北京、保住皇帝是內閣此刻唯一的信念。
方岳貢甚至還行文兵部,“凡將官士卒,有敢言出戰者重杖!”
朝堂諸公以為耽擱了這幾日,阿巴泰肯定已經兵臨河間府,張守言就是想出戰也失去了戰略空間。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阿巴泰的大軍停在平原沒有繼續北上,只因龐功平和卓布剌率領的一萬五千騎兵主動顯露了行跡。
在這一萬五千人裡,有一萬騎是準噶爾胸甲騎兵,這是比滿清和漠南蒙古騎兵更適合包抄、劫掠的兵種,真正如同狼群一般計程車兵。
阿巴泰攜帶著數十萬丁口和大批的糧秣財富,他雖然有信心擊敗對手,但卻沒把握護住自己的丁口和車馬。
天氣漸熱,軍心思歸,阿巴泰沒時間再搶上一遍。
他往準噶爾軍中派遣了使者,希望能買通準噶爾人讓開道路。
使者往來談判,已經耗費了好幾日時間。
五月二十三,張守言全副冠袍手捧表章跪於宮門之外,懇請出兵南下拯救數十萬黎庶。
這一舉措讓朝中百官大譁。
周太后親自駕臨內閣與閣臣們緊急磋商對策。
“太后、陛下勿急!”
內閣群臣中,反倒是魏藻德顯得高深莫測。
“張守言所仗者,不過是那一萬番騎!臣前段時日故意與張守言相交,與其營中領軍番將巴圖多有往來。如今巴圖決意歸附朝廷,不再聽從張某之命。張守言願意南下,讓其自去便是了!”
“此話當真!?”
周太后聞言驚喜莫名,吳生和方岳貢也是大喜過望,唯獨李建泰微微色變。
宣永皇帝迫不及待的出聲:“何不趁機拿下張守言,將其數罪併罰!”
魏藻德臉上微微一紅:“陛下見諒,那巴圖說過,若是朝廷處置了楚國公,他便也信不過朝廷了。”
周太后也拉了皇帝一把。
“皇帝還須好好隨著諸位閣臣學習政務,有些事是不能靠著喜好來斷定的!楚國公到底是於國朝有功。”
楚國公於皇帝有大功,當著閣臣們的面如此刻薄忘恩,只會讓群臣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