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后一直病臥在床,但每日都撐著身子在為他兒子操心。
她在綜合年號的時候,單取了一個“永”字,不光是寓意好,其實還藏著深意。
崇禎皇帝的死、周家的滅門是她心中無法過去的疼。
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十歲的孩童有關聯。
永王——朱慈炤!
定下年號之後,她授意王承恩提醒內閣,永王的封號怕是要改一改。
親王改號,自然就要訂功論過......。
最遲應在帝喪過了之後。
周太后到底不想放過永王,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之前的種種不是一個十歲孩童所能參與的。
周太后發動的時機很巧,恰好在年號公佈之後。
這讓閣臣們想壓下永王封號之事都不可能。
但讓周太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內閣四位輔臣中,首輔吳生的態度模稜兩可,魏藻德和李建泰都表示了贊同,偏偏是太后看好的直臣方岳貢卻旗幟鮮明的表示了反對。
方岳貢認為永王是先帝兒子,年方十歲,去歲失母,不可能參與了田弘遇的宮變,而且歷來避諱,少有人迴避年號的。
本來有太后的意思在,首輔吳生又不表態,魏藻德和李建泰都贊同,只方岳貢一人反對是無法阻止這件事進行的。
可偏偏方岳貢卻得到了皇帝朱慈烺的支援。
年輕的朱慈烺,不想對自己的弟弟下毒手。他知道一旦開始給朱慈炤訂功論罪,他這個四弟肯定活不了多久,這是皇室內部的政治生態所決定的。
無需他和太后親自動手,下面的太監會搶著去辦。
周太后被朱慈烺氣得再次暈厥,太醫的醫桉似乎不太好看。
朱慈烺一時也慌了手腳,在給先帝守靈時心裡還掛著坤寧宮那邊。
也不知朱慈烺是受了誰的指點,居然派人來找張守言,希望他能出面救下永王朱慈炤。
張守言沒有進宮,而是直接寫了一份奏章,將我大清的圈禁之法詳細介紹了一番。
吳生在看到這封奏摺後,當時就打了個寒戰,而魏藻德和李建泰則大呼甚妙,方岳貢鬚髮皆張,大罵張守言虐待先帝之子。
朱慈烺沒有想到自己找來的“幫手”居然不幫著自己說話,反而落井下石。
把人“圈禁”在府裡一輩子,這不是逼著人發瘋麼?
年輕的宣永皇帝忽然覺得張守言非常的面目可憎。
晚間宣永皇帝在四位閣臣的陪伴下聽政完畢,來到坤寧宮請安。
氣色好了些的周太后耐著性子幫皇帝分析張守言的動機。
“張守言是這次宮變中最大的功臣,也是永王一黨最大的仇人,相比我和諸位閣臣,他應該是更希望永王被處置的人。你去找他,自然是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