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給張大人護馬的時候被賊人殺死,每家賠付兩百兩雪花銀,老人幫著養老,孩子也幫著養到十八。
重傷致殘的,待遇折半。
整軍開始沒幾天,張守言就收到了幾個家丁頭子的反饋。
原來不是張守言之前以為的有部分人想要回去種地,而是絕大部分士卒都想要成為張家的“僕丁”。
原因有三。
其一、僕丁的待遇與護馬一樣,但是卻有戰利品分配權,之前張守言依照諾言將兩百多部族女子分給了立下戰功的卓瑪瀚人,這不僅讓部族士兵眼紅,就連中原士兵也很眼熱。
其二、僕丁的家屬還有伙食補貼,折算成小米每個人每月能有二十多斤。
其三、護馬死了,孩子給養到十八歲然後自己去找活路,但是僕丁死了,孩子不但幫著養到十八歲,主家還給事做。就算僕丁殘了,除了撫卹銀子家裡也會安排合適的活計。
張守言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銀子和糧食。
整軍到了七月中,他麾下的總兵力縮減到了一萬五千騎。
不想繼續作戰的民壯兵和部族騎兵都轉到了臨洮府、甘南草原各地,充當衙役和地方巡邏兵勇,負責維護秩序,緝拿賊犯,一邊生產一邊訓練,每月也有不少補貼可拿。
張守言躲在歸德不回臨洮,同知陶文友也拿他沒有任何辦法。
因為歸德所這個地方,張守言這個一省參議去得,但他一府同知卻是去不得。
在張守言的奏報中,甘南草原之戰,也被張守言描繪成了歸德守禦戰。
就是戰果有些誇張:“卓瑪瀚部潰散,汗王父子一擒一殺,普日布部遁逃,多吉部來朝。”
當然這年月誰家的戰報不注水?
像張守言這樣從戰報裡抽水的卻是唯一一個。
當戰報送到陝西巡撫丁啟睿手裡的時候,老丁看著戰報皺皺眉,大筆一揮把“斬首五百”改成了“五千”,這才把戰報和卓力格圖巴日全家都送往京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敵酋都拿下了,才斬殺五百人?
作為剛剛上任的新督師,丁啟睿可丟不起這個顏面。
新任巡撫汪喬年剛剛上任,對於頂頭上司丁啟睿的做法也只能摸著鼻子認了。
不過汪喬年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多久,因為陝西行都司後甘肅)的行文到了他這裡。
陝西行都司是來告狀的。
告的就是張守言。
“聞貴方參議,于歸德所募勇以御和碩特蒙古,專求流落蕃地遺民,凡說漢話、習漢俗者來者不拒。概因歸德所不問出身、不問原籍,或藏有本司逃卒,專請核調一二。”
大概意思就是:張守言這個傢伙在歸德立旗幟招兵,專門招收從胡人地界逃回來的漢人,只要是說漢話、有漢人習俗的他都來之不拒,根本不問對方是不是報的真名字和真戶籍。這導致隔壁陝西行都司很多衛所的軍戶偷偷逃亡到張守言那裡去混日子。
汪喬年是東林黨人,自然不喜張守言。
但是河南的形勢急轉直下,與陝西息息相關,由不得汪喬年這個時候給張守言上眼藥,畢竟他現在也知道張守言手裡有一支能打的民壯,說不得李闖如果再入陝西,就要調一調張守言的民壯回援西安。
再說,大家都是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