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頭之上,一個黃鬚漢子笑吟吟的看著漫山遍野的流民軍,並與身邊白皙的漢子說笑。
有幾個大漢押著一名朝廷軍將走了上來。
“大王,拿住了左部的先鋒官!姓左的馬快,兄弟們沒追上。”
滿臉血汙的羅岱大聲嘶吼:“黃鬚賊,殺了我!”
“黃鬚賊”正是張獻忠,他獰笑與身邊的“曹操”羅汝才對視了一眼。
“剁了他祭旗,然後讓小的們直取房縣!”
漫山遍野的叫喊聲再次高漲了起來。
湖廣、河南烽火再起。
一直被朝廷擱置加派練餉的提案必然會因羅猴山一戰的失敗而被再次推動,加稅的重點仍是蘇松幾府。
大明風雨飄搖,而此刻的東南一隅依舊在醉生夢死之中。
半塘點秋園,董小宛用一隻小玻璃碗盛了清茶推到了張守言的身前。
“郎君試試妾身的手藝,”她笑了一笑,如玉美顏讓張守言心神旌動,“郎君送的這種茶我也是第一次沏泡,切莫笑話我。”
張守言跟著董小宛這幾日認真學習了品茶,一口抿下,口齒清香甘甜,應該算是好茶。
董小宛這幾日心緒一直頗佳,全是拜張守言這位街坊所賜。
上次畫舫風波,范家事後曾把董小宛愛財離船之事廣為傳播,可蘇州行裡都知道董小宛的脾性,加上范家愛用寶鈔付茶資的事早就傳開,反把范家淪為了一時笑談。
而張守言送與董小宛的幾首曲子,也被點秋園裡其她歌姬學了去,不幾日就傳遍了整個蘇州。
這回外間都說董小宛是愛了那位張郎君的“曲才”,才上了人家的船。
這件事給董小宛造成的影響變化:在她這裡坐一坐的茶資,被客人不約而同的升格到了十兩起步。
今日董小宛特意推了所有的應酬,請張守言過門一敘,專為表示感激。
董小宛也知道了張守言之前是個“和尚”,不愛文章詞句那些,便只和他談些花草、畫卷、小吃和蘇州的人情風物。
兩人很快就聊到了昨夜的那場大火。
“算是天佑,不是那場雨,左右織坊怕也是要倒黴,說起來蘇州城內織坊無數,這祝融之事每年不知要發生多少起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董小宛隨口而言,又替張守言滿了一杯茶。
張守言問及織坊,其實自有目的。
在張守言看來,在這亂世的立身之本無非是財與人兩樣。
有著金銀時空兌換生意,財他暫時是夠用的,可值得信任的人卻不好太收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