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原本是個很淳樸善良的女人,沒什麼算計,這也是一直以來梅家人對她的印象。
否則如果梅君知道王霞有另立山頭的打算,也不可能派個人來挖自己的牆角。
王霞也是沒辦法,都說為母則強,自己不但有一對雙胞胎的兒子,還有倆女兒呢。
在當下的華夏社會中,以她的年紀有這樣多兒女的家庭不常見了。
誰讓她命好呢!第一胎就是雙胞胎倆兒子,然後隔三年又生了一個女兒,又隔三年又添了一個女兒。
小女兒正好趕在朝廷出臺計劃生育以前出生,打了一個擦邊球。
所以別人都羨慕她倆兒子倆女兒合起來就是兩個好字,肯定是有大福氣的。
可是她自己心裡苦啊,在那個年代撫育四個孩子得多難?尤其是倆兒子,是在特殊時期在小縣城出生的。
當時她甚至以為自己養不活這倆孩子,缺吃少穿的,當時梅家根本就顧不上他們。
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奶水,她放棄了在當時還算不錯會計工作,主動要求去廠裡的食堂工作。
不就是為了自己能偷嘴;吃點兒油水大的東西好下奶嗎!
等孩子再大點兒自己製作了特殊的胸罩,每天下班的時候偷偷的帶一把麵粉,一點兒白糖。
回家以後做成炒麵餵養兩個孩子,甚至為了孩子能吃飽,後兩次懷孕都不敢請假,一直堅持到生產的那一天。
然後連月子都不敢做,就是因為自己做月子,這一個月孩子就會吃不飽,因為沒辦法偷東西回來餵養孩子了。
就因為生育了四個孩子,而且在生孩子期間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如今看上去要比同齡人衰老的多。
可是她從來沒替自己委屈過,反而很愧疚,作為母親她愧疚沒能給自己的孩子足夠好的生活條件。
她有小心思也不是為了自己,她也清楚自己的丈夫不是特別有管理才能的人,作為檢察官是合格的。
但讓自己的丈夫作為掌管家族的掌舵人,梅平肯定缺乏手段。
丈夫也有自知之明,從來沒有妄想自己有一天能接掌梅家的權力,這也讓梅君沒有防備他們夫妻。
可是王霞不甘心,同樣是梅若庭的孫子,自己的倆兒子當初過的是什麼日子?
如今梅君的兒子又過的什麼日子?王霞承認,現在的生活水平都高了,跟原來不能比。
可是梅君的兒子梅鎮豪,八三年出生的時候,生活條件也不好啊!
為什麼他就能得到梅家的大力支援,從出生到現在一路資源傾斜。
就連名字都居然敢跟長房一樣,為了顯示尊貴,起名把族譜上的豪字放在最後。
歷來只有長房一支才可以為了顯示與眾不同,把族譜上的字放在最後,這是繼承人才有的待遇。
要知道自己的倆兒子可是跟同輩人一樣,叫梅豪英、梅豪傑。
王霞心裡明白,如今以他們夫妻的實力;加上梅家的人脈,自己的孩子以後也能過的很好。
可是既然能過的更好,為什麼不去爭取呢,丈夫不耐俗務,自己這當母親的不能不替孩子做打算。
難道讓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要依靠梅君,以後靠梅鎮豪的施捨跟幫扶?
還是任由梅君為了梅家的利益,把自己的女兒當做聯姻的籌碼,嫁給孩子們不喜歡的人?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王霞決定豁出去了,三房如果能接掌梅家,自己的孩子肯定有自主權。
就算爭輸了,也無非跟原來一樣,如果梅君想報復,她也學賀蘭一樣退出梅家,自己跟丈夫的薪水也足夠養活一家人的了。
梅君的為人王霞看的很清楚,心胸狹隘,小肚雞腸,不是能容人的。
他如果掌權,自己家除非對他逆來順受,唯命是從,否則肯定沒好日子過。
所以在得到梅君安排她們代替老爺子,來給賀蘭傳達梅家的意思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自己跟賀蘭的關係很好,從小也是賀蘭把她帶大的,賀蘭的性格她很清楚。
賀蘭不可能迎合梅君的意思做事兒,就算梅君用老爺子的名義也沒用。
而梅君確實也拿賀蘭沒有任何的辦法,如果他想打壓賀蘭根本就做不到,梅君太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