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柔繼續說道:“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這樣的情況,都是些譭譽參半的有名人物。”
“說他們好,因為他們確實對人間界的進步,對人類的發展起到過重大作用。”
“可是他們這些人的缺點也都是很明顯的,這些人的功過幾乎差不多,而且都是被人間界的帝王加封過的。”
“按照道理來說,既然經過人間帝王的加封,又有過香火供奉,理當成神,可是他們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被封了陰神。”
“先生您說的這個夏啟就是典型的這種人,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而不是您說的開創者。”。
“當時的情況是,舜王以後,王權進一步強化,傳說禹塗山會盟時,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部落的首領來晚了,就被禹王殺了”。
“經過鯀、禹兩代人的經營,夏后氏部落已形成一支強大的勢力,隨著王權的產生,氏族制度的機關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拋棄,唯繼任領袖的人選要經議事會認可的形式尚存”。
“首先被舉為禹繼任者的是當時曾掌五刑、負責獄訟的皋陶,皋陶先禹而死,部落聯合體議事會又推舉了伯益”。
“他曾協助禹王治水有功,而受到舜的器重,被任命為掌管山澤、調馴鳥獸的“虞”。
“按照傳統習俗,啟作為領袖之子在議事會討論繼任者人選時,雖被優先提名,但他的功績與威名無法與伯益相比,伯益很自然的成為議事會認可的法定繼承人”。
“但夏啟心中不服,暗中收買人心,團結其他部落首領,禹死後啟按照堯舜禪讓和舜禹禪讓的慣例避位,讓伯益作君主”。
“結果卻是諸侯也離開伯益的根據地到啟的根據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援啟”。
“啟透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
“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此後,又透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
夏啟打敗了反對自己的伯益和一些不遵自己從的部落,鞏固了新生政權。但是,隨後的夏啟開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
“夏啟晚年,由於長期的荒淫無度的享樂,他對自己夏王朝的控制越來越弱,王子們爭奪權力更加激烈。”
“在諸多王子爭奪王位之中,啟的第五子武觀政爭失敗,因此被放逐西河,後來,武觀因為心存不滿,於是在西河發動叛亂”。
“效法夏啟用暴力奪取繼承權。戰爭打了三年以至政局動盪。夏啟的兒子元康、伯康皆被武觀所殺,後來武觀戰敗投降,啟命其率部東遷至海濱,這就是歷史上的武觀之亂”。
“不久,啟最終還是因荒淫過度而病死,死後,因為他有開創了奴隸王朝的功績,雖然有過但沒怎麼懲罰”。
“酆都大帝給與他的官位也不是很高,被任命為東明公,直到唐朝武則天改國號周時,追尊啟為齊聖皇帝,他的地位、實權才逐漸的增多。”
白柔看我正在思考也沒有打擾我。
我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你們的意思是什麼?”
小羽說道:“先生,我們分析了這個啟的性格,他是那種不甘於居人下,喜歡權力,充滿慾望的一個人”。
“說他能安分的在陰司做東明公,執掌恬昭罪氣天宮,對這個假設我們都表示很懷疑。”
我抬頭看著小羽跟白柔:“你們的意思是,他可能就是陰司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小羽慢慢的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可能性很大,小柔仔細整理了一下現在在陰司掌管大權的人,有很多不穩定因素,您要知道曹操,秦始皇都在高層。”
“秦始皇的官職是北帝上相,相當於丞相,而太傅是魏武帝曹操,這倆人也都是跟夏啟一樣。”
“秦始皇執掌紂絕陰天宮、曹操泰煞諒事宗天宮、周文王執掌明晨耐犯武城天宮、夏啟執掌恬昭罪氣天宮、召公爽執掌宗靈七非天宮、吳季札掌管敢司連宛屢天宮。”
“酆都大帝麾下除了五方鬼帝,執掌六天宮的居然有三個好戰不安穩因素,外加三個可以獲得好人卡的文人”。
“您當初說無緣無故的把北極驅魔院的兵馬調派給您,沒道理,現在我們分析就是防範這其中的某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