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雅趴在沙發上,無聊地擺弄著電視遙控器,眼睛半睜半閉地嘟囔道:“啊,累死我了,哥,還得多久啊”?
“馬上就好,你要是困的話先睡去吧”
在另一邊,呂言抬起頭說道,他手裡正拿著計算器,歸攏著一天的收益,呂振北和張桂琴夫婦看而兩個孩子,臉上洋溢著笑容,呂言在家的時間畢竟是少數,這些以後都得他們來做。
清點了一遍,呂言道:“今天一共賣出五百六十二碗,小菜三百九十八碟,再算上打碎的兩碗,一共五百六十四碗,用掉麵粉一百一十七斤,牛肉九斤半,房租一天一百二,再算上工資以及其他的成本,這麼算下來的話,今天的盈利大概是一千”。
呂振北和妻子聽到兒子最後說出的一千元,傻了半天,等了四五秒鐘,呂振北才道:“不會是算錯了吧”,一碗麵三塊錢,一天竟然能淨賺一千多,這讓他一時間有點無法接受,他辛辛苦苦兩個月也不見得能賺這麼多啊。
呂小雅對錢的概念並不是很深,眨了眨眼睛問道:“哇,要是按這麼算的話,要是咱們有十家這麼大的麵館的話,一天就能賺一萬了”。
呂言笑著拍了拍她的頭,道:“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一來是咱們師傅的手藝好,再者開張三天贈送小菜,你去看看其他的,一般的一天能賣出三百碗已經算是不錯了”。
“哦”呂小雅也不知聽沒聽進去,道:“好了,我要去睡覺了”。
和呂言預想的差別不大,從第三天開始,每天賣的數量開始恆定在四百碗左右,林林總總的又招到了六個服務員,呂言也變得閒暇下來。
店裡有爸媽幫忙照看著,他也放心,而在這個時候,《大染坊》無聲無息之間登陸山東衛視。
這部戲是小投資、小製作,典型的小成本,沒有明星大腕加盟,沒有緊鑼密鼓的宣傳,但在播出一個周、也就是在播出一半之後,《大染坊》奇蹟般的火了,而且還是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收視率節節攀升,網路上、報刊上,好評如潮,在第十九集播出後,以14。2的收視率暫時登頂全國年度收視率排行榜榜首。
各大影視媒體以及評論人也給予了《大染坊》相當之高的評價。
《大染坊》故事背景豐富,人物情感豐滿,幾乎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獨特的個性,特別是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散發出了濃厚的社會色彩。——搜狐網評價
透過該劇主人公陳壽亭等人物的創業經歷,闡釋齊魯經濟文化中所蘊涵的興業報國、創新進取、誠實守信、修身齊家等可貴品質及對當前幹事創業的借鑑作用。——新浪網評價
在播出第二十一集,《大染坊》的收視率打破了山東衛視近幾年的收視紀錄,最高點達到17。4,而在第二天,《大染坊》登上了人民網首版。
《大染坊》講述的是民族工業的奮鬥史,在主題上更發人深省,它昭示了這樣一個不容辯駁的真理,即“國不富不強”;而劇中的語言幽默、簡潔,人物對話機智雋永,時而貼緊人物性格與情節線索,時而談古論今、旁徵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層出迭見,尤其陳壽亭語言犀利詼諧,言簡意賅,擅長比擬諷喻,對北方民間俗語和諺語的靈活運用,獨特的語言藝術魅力也是該劇的一大特色。
人民網“破格”的高度讚揚更是給這部劇新增幾分傳奇色彩,因為按照慣例,能夠得到如此讚揚的,都是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但現在一家地方電視臺的電視劇能夠被如此盛譽,不由讓業內人士紛紛側目。
一時間,《大染飯》二輪播放權被炒到了四百萬的高價,網上的討論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大染坊》、陳六子的字樣遍及各大論壇。
更有甚者從《大染坊》中總結了一套企業管理與成功之道
“企業的生存法則:活下來,做大,做強
內部管理:
提高員工的工作意願:帶頭苦幹,賞罰分明
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內部抓管理,培養骨幹,同時吸收外部力量,比如逃難的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