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馬一鳴在羊角鎮的總結大會上發出了精簡人員和撤掉管理區的號召後,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中江進行一個大的人事改革和人事調整。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受到了張明的激發,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剛剛得到了一個不好的訊息。他在省裡的後臺出了問題,被雙規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晴空霹靂。因為這意味著他的上升之路被堵塞了。
老領導在垮臺之前曾許諾給他安排一個理想的位置,所以一再叮囑他穩紮穩打,保證在最後的一年裡不要出差錯。沒想到,老領導竟然也出了差錯!這位號稱官場不倒翁的領導終於晚節不保,倒在了臨退休的前兩年。
在馬一鳴的印象中,老領導一直是個清正廉潔的人,但是沒料到他會在最後的幾年裡開始瘋狂斂財。他也許以為幹部到了他這個級別就沒有人查了吧!
中央反腐暢廉的決心看來是越來越堅決了。這一點從省部級幹部的紛紛落馬可以看出。不過,也有人在傳,老領導的落馬並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問題,還與得罪了某位更大的人物有關。
後臺一垮,升官的希望自然就很渺茫了。說不定還要受到連累。官場上的人是最勢利的,見到自己的靠山垮了,有些人可能就要開始反自己或踩自己了。這是必然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官場。
他全面客觀地分析了一下自己面臨的現實,現實是,自己雖然沒靠山了,但自己並沒有什麼“案底”。可以說,基本上是正直清廉的,經得起檢查。現實是,謹慎小心也好,大膽行事也好,自己都不會有一個理想的安排了。在中江已經擔任了兩屆書記了,調走是必然的,但是去向難以預料。
與其庸庸碌碌的走,不如鬧出一點大動靜,讓上上下下都對自己産生一個深刻的印象。也許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
為了搞好這次人事改革,他決定把張明調到縣裡來,協助抓好這項工作。
張明本來就是副縣級的幹部了,並且已經在下面鍛煉了兩年,提上來擔任副縣長或縣長助理是順理成章的事。
他親自到地區去了一趟,彙報自己的人事改革方案。
揚專員已經退下來到政協去了,現任的專員叫成正和,他也正有實施人事改革的意圖,本打算把這批縣委書記換了後再實施,因為他覺得一個快要卸任的書記是不會動真格地搞改革的,只有新上任的官才會燒起這樣的火。
馬一鳴主動提出要實施改革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成正和也知道馬一鳴是省裡那位剛垮掉的領導的人,按照一般的邏輯,靠山倒了,馬一鳴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崗位上,應該很低調很內斂,應該更加溫良恭儉讓,應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可是這位馬書記卻反其道而行之,有點不按牌理出牌的味道。
成正和不知他的意圖,就誠懇地說:“馬書記,人事制度改革我亦早欲為之,但是深知這項工作的敏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所以一直蓄勢未發。馬書記,說實在的,我不大明白你在這個特殊的時候還要趟這個深水?當此之時,平穩過渡是上上之策啊!”
馬一鳴知道這位成專員這樣說並無惡意,純粹是出於對自己的關心。他感激地說:“成專員,謝謝你能這樣推心置腹地和我這個下級說話。這是對我的莫大的關心。不瞞您說,我一直以來也是這個保守的想法。之所以改變了注意,有兩個原因,一是意識到自己真正能在政壇上作為主官的時間已經不太多了,將來一旦組織上安排我在二線崗位上工作,我就是想幹點什麼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所以我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很想在離任前幹一件自己一直想幹,但是一直沒幹的事。說起來慚愧啊,以前我做事時總是從是否有利於升官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有風險的事盡量不去做。現在,我放下了思想負擔後,倒無所畏懼了!很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幹點實事!”
成正和聽這番話說得懇切,就說:“無欲則剛啊!老馬,我很欣賞你的這種想法。的確是這樣,一個人光想著做官,就不會真心實意地去辦事。只有在放棄了私心雜唸的時候,才會真正地去辦事。剛才你說有兩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
馬一鳴不想完全暴露自己的意圖,就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受到了我手下的一個鎮委書記的觸動。他叫張明,是個副縣級的幹部。”
接著,他就向成專員介紹了張明的事跡。他說:“年輕人這種虎氣和活力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他敢想敢做,高效平穩地把一項我們以為會帶來很多麻煩的改革完成了。我想,我們這些佔據著更重要舞臺的人是不是也要像他那樣?可以說,是他的朝氣刺激了我,讓我覺得自己必須盡快驅除身上越來越沉重的暮氣了。”
成正和說:“我好像在報上看過他的事跡,的確很不錯。這樣的同志應該盡快地提拔起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啊!”
馬一鳴說:“我也正是這樣想的,我想讓張明同志先頂上來,擔任縣長助理。不知道組織上意下如何?”